农村土地使用法属于土地使用权的规定。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集体和公民个人,以及三资企业,凡具备法定条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约定对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利用、收益和有限处分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外延比较大的概念,这里的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为了加强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除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本办法适用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活动进行管理监督检查。
未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使用者,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
符合以下条件的土地使用者,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其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原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转让人,接受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受让人。
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赁给他人使用,由他人向其支付租金的行为。原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出租人,承担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承租人。
土地使用权抵押是指土地使用者提供可供抵押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按期清偿债务的担保的行为。原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抵押人,抵押债权人称为抵押权人。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等。
出售是指转让人以土地使用权作为交易条件,取得一定收益的行为。
交换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间互相转移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赠与是指转让人将土地使用权无偿转移给受让人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行为的双方当事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租赁、抵押合同。
土地使用者应当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六十日内,向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登记手续。
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个人转让土地使用权需要交土地增值税、契税和土地使用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土地增值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契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土地使用税根据不同城市的税额标准计算。
如果发生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解决。如果协商、调解不成,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发包方有侵害行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