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审理是为了有效排除、预防审判干扰的一种有效司法制度安排。近年来,为了有效排除、预防审判干扰,最高法明确要求各地法院根据个案具体情况,采取异地审理的做法。这种做法已成为处理省部级高官腐败跨省案件和厅局级干部腐败案件的相对固定司法惯例。
实践证明,异地审理在防止地方权力干扰审判独立性和公正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将案件移送到其他地区审理,可以有效排除案件查处中的各种干扰和阻力,提高审判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此外,异地审理还有助于消除社会公众对审判工作的担忧和误解,为官员腐败问题的有效处理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司法模式。
目前,对于采取异地审理的具体评判标准尚未形成,缺乏规范的制度可供遵照执行。以贪腐官员许xx和姜xx的案件为例,虽然都采取了异地审理的方式,但具体的评判标准并未明确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级法院可以指定下级法院将案件移送到其他人民法院审判。然而,对于什么样的案件可以采取异地审理方式,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和规范的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异地审理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酝酿出台相关文件。这些文件将进一步明确指定管辖的工作,促使各地法院能够扩大异地管辖的适用范围,推动异地审理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的制度安排。指定管辖的实质是法律赋予上级人民法院在特殊情况下有权变更和确定案件管辖法院,以适应审判实践的需要,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地裁判。
分院直接办理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的范围,包括局属单位处级干部案件、从事公务人员案件等。同时,还规定了柳州院和南宁院的管辖范围。对于管辖不明的案件,由分院确定。涉及要案线索需严格保密并按规定报备。未明确事项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办理。
解决管辖不明确的刑事案件的方式,包括协商确定管辖、最初受理的人民检察院管辖、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以及与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的协商一致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刑事案件当事人、被害人、公诉人和自诉人等诉讼参与人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权利。
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
夫妻在异地需要起诉离婚的,由起诉的一方到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如果被告失踪的,则可以在原告所在地的法院起诉。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