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约定管辖,是指在合同纠纷或财产权益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双方当事人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
根据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协议管辖适用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包括因物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而产生的民事纠纷。
为了适用协议管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协议管辖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和管辖权争议的问题,避免因此延误纠纷的解决。一些地方法院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合同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案件也抢着受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协议管辖的规定成为必要的手段。同时,协议管辖也为当事人提供了灵活性和便利性,使他们能够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选择适当的法院解决争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5年第三十条,如果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则按照协议约定;如果不能确定,则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管辖。如果协议管辖约定了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民间一般借贷担保人的时效问题。在一般保证中,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六个月。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同样适用此规定。此外,民间借贷案件的管辖法院确定涉及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的情形。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
有效的协议管辖条件,包括纠纷范围限定为合同纠纷引发的诉讼、法院选择需与合同有实际联系且从五类管辖法院中选择、适用范围限定为第一审民事案件、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以及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
解决合同争议的不同措施。首先,当事人应尝试通过协商或第三方调解解决争议。若无效果,可根据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进行仲裁解决。若无仲裁条款或协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货物买卖合同争议,诉讼或仲裁期限为四年。此外,对于特定合同类型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等,
专属管辖这一概念,它是指法律规定的某些特定案件只能由特定法院管辖,不允许其他法院处理或当事人协议变更。具体涉及不动产纠纷、港口作业纠纷和继承遗产纠纷等类型的专属管辖。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港口作业纠纷由海事法院管辖,继承遗产纠纷则由被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