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提出管辖权异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只有已经受理但尚未进行实体审理的案件才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对于没有受理的案件或已经进入实体审理的案件,是不能提出管辖权异议的。
管辖权异议只能对第一审法院提出,对于第二审法院是不能提出管辖权异议的。
通常情况下,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是被告,因为原告在起诉时通常会选择认为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因此,在法院受理案件后再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情况相对较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原告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在某些情况下,原告也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例如原告误向无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待法院受理后才发现受诉法院对该案件无管辖权;或者诉讼开始后被追加的共同原告对受诉法院无管辖权;或者受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自己无管辖权,依职权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而原告对法院的移送裁定有异议。允许原告在某些情况下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使人民法院能依法行使管辖权。
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来说,他们是不能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关于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主体,各教科书的论述存在差异。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出异议的主体是“当事人”,这表明不仅被告可以对管辖权提出异议,原告也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例如,在共同原告中,如果有一人不同意其他两个原告向某法院起诉,他可以对该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又如,某法院受理原告起诉后将案件移送给另一个法院,原告可以对该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至于第三人是否可以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第三人能否对管辖权提出异议问题的批复》中明确答复: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主动参加他人已经开始的诉讼,应视为承认和接受了受诉法院的管辖,因此不会发生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情况。如果是受诉法院依职权通知第三人参加诉讼,则第三人有权选择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或者以原告身份向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另行起诉。
对于管辖权的异议,必须在提交答辩状期间以书面形式提出。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的15日内提出异议,逾期提出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审议。
治安案件的跨地域抓捕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异地抓捕。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但如果居住地公安机关更适宜管辖,也可以由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涉及特定案件的除外。公安机关在抓捕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确
地域管辖及其异议的处理程序的重要性。文章指出,争夺法院管辖权可能影响案件审理结果,我国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但存在级别管辖方面的不足。为确保公正审判,应重视地域管辖及其异议的处理程序,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并加强对级别管辖的监督。摘要
我国法律中对于民事诉讼时效及诉讼期限的相关规定。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分为一般情况和特别情况,并明确了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民事诉讼法则规定了审理期限和上诉程序的具体时间限制,包括普通程序案件、简易程序案件以及对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以及上
管辖异议的交费问题,具体涉及管辖异议的费用金额及交纳办法。根据规定,提起管辖异议需交纳50元至100元费用,且各省可制定具体交纳标准。移送、移交的案件,预收的诉讼费用应随案移交。文章旨在明确管辖异议的诉讼费用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