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人必须是本村居民,且只拥有一处住宅。户籍所在村必须是中心村,并且申请人确实有建设房屋的必要。
申请人没有住房,需要建房。
因地质灾害导致房屋垮塌或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搬迁。
多子女家庭,儿女长大结婚后需要分户居住。
持有乡(镇)、村、社证明,申请建房户所住房屋确实属于危房,需要改建或扩建。
国家、省、市、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移民搬迁需要使用集体土地。
国家公益建设需要搬迁农民住房的。
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即可申请建房。
建房户提出申请,填写《农村个人建房申请、审核表》。
所在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镇政府进行初审,并负责调查地块情况。
镇政府分村定期定点张榜公布初审意见。
报县级机关联合审批。
县规划局审核确定规划选址意见,发放批准文件。县国土资源局审核并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发放批准文件。
县国土资源局收取建房保证费用,核发《农村个人建房建设工程许可证》。
建房户开工前报告镇政府,镇政府现场查验,敲桩定位,并实行建设全程管理。
建房竣工后,建房户向镇政府申请竣工验收。
镇政府会同县有关部门派人现场查验,按规定核发建房竣工验收合格证,并退还建房同地保证金。
建房户凭验收合格证,向国土登记部门申请房地产权利登记。
建房户领取房屋产权证。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市辖区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统一登记。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使用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国有土地的登记发证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登记发证办法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制定。
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负责保护管理。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
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持有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变更登记。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