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先诉抗辩权可于诉讼外或诉讼内行使的看法,笔者表示赞同。
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属于民事实体权利,而非诉讼上的抗辩。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国银行分行与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保证合同纠纷上诉案中明确指出,保证人的起诉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原审法院应予受理。当事人之间的保证法律关系是否成立、其效力如何以及保证人是否应承担保证责任等问题,则应进行实体审理后认定,并不影响保证人依据保证法律关系行使诉权。
既然先诉抗辩权属于民事实体权利,那么该权利行使与否取决于保证人。先诉抗辩权必须要保证人行使或主张后才能发生对抗债权人履行请求权的效力。法院不能依职权加以审查,更不能在保证人没有行使先诉抗辩权的时候,将先诉抗辩权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保证人,否则对于债权人就属于不公平。
在一审辩论终结之前,如果保证人没有行使先诉抗辩权,法院应当直接判决债权人胜诉,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的给付判决。即使是在一审程序辩论终结之后,保证人也不能主张先诉抗辩权。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