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程序是一种非讼性程序,用于解决民事争议中不存在实体债权债务纠纷的案件。与一般的审判程序不同,督促程序的申请人是债权人,其目的是要求人民法院发出支付令,催促债务人履行到期债务。
督促程序的特点是,它不涉及当事人之间的对抗,不解决民事权益争议,仅仅是根据债权人的申请来进行的程序。因此,督促程序与传统的诉讼程序不同,没有对立双方当事人的参与。
督促程序仅适用于请求支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案件,并且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例如,债权人必须具备对待给付义务的资格,支付令必须能够送达债务人等。相比于处理民事争议案件的审判程序,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债权人在请求债务人支付金钱或有价证券时,可以选择是否适用督促程序。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这类案件必须适用督促程序,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诉讼程序或督促程序。选择诉讼程序的时间可能更长,不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一旦选择了诉讼程序,就不能再选择督促程序。
人民法院在审理督促程序案件时,仅对债权人的申请、债权债务关系的事实和督促程序证据进行书面审查,不需要传唤债务人,也无需开庭审理。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人民法院直接发出支付令;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案件,人民法院驳回债权人的申请,且不可提出上诉。审判组织采用独任制的形式。因此,相比于诉讼程序,督促程序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
人民法院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令只有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生效。这些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期限上的要求,即债务人必须在收到支付令后的15日内履行支付义务;二是在行为上的要求,即债务人在上述期限届满前既不清偿债务,也不提出书面异议。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支付令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督促程序由基层人民法院一审解决,没有上诉审批程序;法院受理结果以支付令或裁定书的形式表现,不存在判决形式;不组成合议庭;只进行审查,不进行审理;只由债权人提出申请,债务人不需要参加;法院只关注债务人的态度,不考虑债务人的理由;从受理到审查共计20天,债务人提出异议的期限为15天,迅速有效;终结后仍可起诉。
债权人追债的三种法律途径:申请支付令、办理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公证和请求人民调解。其中,申请支付令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无需起诉;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公证可以在文书上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而人民调解则是我国解决纠纷的一大特色优势。债务纠纷诉讼时,需注意选择有管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和所需提交的材料。支付令是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签发支付令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申请条件包括请求支付的标的为金钱和有价证券、已到期且数额确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不存在对等给付义务,支付令能够送达给债务人。申请时需提交申请书和必要
法院民事起诉费用的承担问题。败诉方通常需要承担诉讼费用,但在部分胜诉或部分败诉及共同诉讼的情况下,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费用的分担。此外,二审改判、法院调解结案、再审案件、离婚案件、撤诉案件、减少诉讼请求、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申请执行、申请保全和海事
债务清偿过程中督促程序终结的几种情况。包括债务人在法定期间清偿债务、提出异议、支付令无法送达或撤销等情况。若发生上述情形,督促程序将终结,债权人可选择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