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延履行原因的划分:根据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的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客观上不能履行和主观上不能履行两种情况。客观上不能履行是指被执行人因无财产或经济困难导致无法按期履行义务,例如被执行人身患癌症且无钱支付治疗费用,导致无法履行金钱义务;主观上不能履行是指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却故意拖延履行金钱义务,例如被执行人拥有房屋等财产却不变现偿还债务。迟延履行利息支付是一种催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义务的执行措施,因此,如果是由于客观上不能履行造成的迟延履行,该执行措施应当被采取;否则,如果没有区别地适用该执行措施,将违反法律对当事人的公平保护。
如果执行款不足以偿付全部债务,申请人可以要求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利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法院应当根据并还原则按比例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除非当事人在执行和解中另有约定。具体计算方法为:执行款等于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之和。
失信被执行人在履行义务后是否可以撤销被列名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人民法院应在一定情形下删除失信信息,包括已履行义务、执行完毕等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和方法,以及申请执行的期间和相关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合伙人的监督权利,包括非执行事务的合伙人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监督,合伙人查阅企业账册的权利以及参与企业重大事务决定的权利。这些权利都是为了确保合伙人能够客观有效地了解并监督企业经营状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关于房屋产权执行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当债务人逾期还款时,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财产。执行程序包括当事人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否则对方可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可因某些原因中止或中断。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债务人签收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