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 > 申请强制执行有哪些注意事项

申请强制执行有哪些注意事项

时间:2024-10-20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5401

申请强制执行的注意事项

一、申请执行期限

申请执行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开始计算。

二、执行立案条件

申请执行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时,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 申请应当向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提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论案件经过了几级审判,强制执行都由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管辖。

2. 申请执行需要提交以下文件:

    1)申请执行书,其中必须载明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以及请求执行的事项;

    2)作为执行根据的生效法律文书,该法律文书必须具有给付内容、执行标的和明确的被执行人;

    3)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4)如果申请人是作为继承人或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还应当提交继承或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

3. 被执行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有些案件的生效裁判文书可以不经申请,直接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这些案件主要包括具有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三、执行案件申请费

1. 没有执行标的的,每件交纳50-500元。

2. 执行金额不超过1万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1.5%交纳;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1%交纳;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0.5%交纳;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0.1%交纳。

四、执行规范

1. 法院的立案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在七日内审查立案,并移送执行机构;对不符合条件的执行案件,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2. 执行人员在接收案件后,应当在三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财产申报令》。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承担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未在指定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

3. 执行承办人员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线索以及被执行人申报的财产情况,及时进行调查核实。经执行查明后,对被执行人的财产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对动产或不动产的查封应当采取加贴封条的方式,不便加贴封条的,应当加贴公告;对有产权证照的动产或不动产应向有关管理部门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不得办理已被查封财产相关产权手续,同时可责令被执行人将有关产权证照交给法院。被执行人的财产经查封、扣押后,在指定的期限内履行义务的,应予以解除查封、扣押。

4. 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自愿达成执行和解的,应予以准许,并将和解协议副本附卷,无书面和解协议的,应将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后附卷。

5. 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经主管院长同意后可予以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举证责任与执行风险

在法院执行过程中,申请人应积极配合法院,按要求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财产线索、被执行人履行债务的能力以及被执行人的下落等情况,以利于执行。

如果法院尽力查无被执行人财产,申请人也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申请人应承担执行不能的风险。

被执行人在接到执行书后,应主动向法院进行财产申报,申报内容包括自己的财产状况、可供执行的财产以及按照法院要求提交的财产状况证明文件。

如果申请人了解到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但自行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确有困难的,有权请求法院调查。但申请人应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

如果法院尽力执行措施后仍查无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人在执行期间也未能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法院将终结此次执行程序。程序终结后,申请人发现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请求继续执行。

六、强制执行

针对财产,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冻结、划拨存款,提留收入;搜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强制迁出房屋等。但在采取这些措施时,法院会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要费用。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有义务到法院接受询问。如果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两次传票传唤不到场,法院可以对其拘传。如果被执行人或其他人有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或妨害执行行为之一,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其予以罚款、拘留,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1)隐匿、转移、变卖、毁损向法院提供执行担保的财产;

2)案外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转移被执行人财产;

3)故意撕毁法院执行公告、封条;

4)伪造、隐匿、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妨害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

5)指使、贿买、胁迫他人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义务的能力作伪证;

6)妨害法院依法搜查;

7)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妨碍或抗拒执行;

8)哄闹、冲击执行现场;

9)对法院执行人员或协助执行人员进行侮辱、诽谤、诬陷、围攻、威胁、殴打或打击报复;

10)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和执行公务证件。

对拒不执行有能力执行的法院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对隐匿、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七、案外人异议

执行案件的案外人如果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案外人异议一般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执行法院应当依法对案外人异议进行审查。

八、到期债权

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向第三人发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如果第三人对履行到期债权有异议,应在收到履行通知后的十五日内向执行法院提出。第三人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不得对第三人强制执行,执行机构对提出的异议不进行审查。

九、回避

执行案件的当事人有权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人员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时,应当说明理由,并在案件立案后确定执行人员时提出。执行人员有依法应当回避情形时,应当自行回避。

如果案件逾期未能执结是由执行人员怠于执行造成的,申请执行人有权申请更换执行人员。申请中应当说明理由,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更换执行人员。

十、执行终结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院将作出终结执行的裁定:

1. 申请人撤销申请;

2. 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被执行人死亡且无遗产可供执行也无义务承担人的;

3. 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的人死亡;

4. 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

5. 被执行人无生活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等。

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十一、执行监督

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人员的具体执行行为不当或有错误的,有权向该执行人员所在的人民法院反映,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处理。

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法院的具体执行行为及作出的裁定、决定等不当或有错误的,有权向该执行法院的上级法院提起执行监督。

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执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对执行人员在案件执行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人民法院的纪检部门或其他部门举报或控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扣押邮件、电报的合法性和程序

    我国关于邮件、电报扣押的合法性和程序。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除国家安全和追查犯罪需要外,不得侵犯。扣押邮件、电报需满足条件,经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批准,并由邮电机关协助执行。解除扣押和返还邮件、电报也有明确规定。

  • 二审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

    刑事案件经过二审后的判决生效后的执行程序。判决生效后面临的执行包括送达判决书、被告人和辩护人的复核权利、罚金的支付、剥夺自由刑罚的执行、财产没收以及其他特定刑罚执行方式等。执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 法院是否会主动促进执行和解

    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主动促进执行和解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会主动促进执行和解,和解协议是由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自愿协商达成的。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依法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并规定了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申请

  • 纪检委受理征地拆迁问题吗

    纪检委是否受理征地拆迁问题。纪检机关并不管辖此类纠纷,争议产生时应向本地人民法院提交请求,并明确赔偿方案、行政复议和诉讼权利等。市、县级人民政府需告知房屋征收补偿费用,未提出复议或诉讼的,依法裁决并申请强制执行。同时,征地拆迁纠纷可通过行政裁决机制解

  • 法院发出支付令对方不执行怎么办
  • 公司欠款不给可以怎么办
  • 劳动调解书有强制执行力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