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无形资产的确认必须满足其能够产生经济利益并且这些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的条件。因为资产的基本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在会计实务中,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进行合理估计,并且需要有明确的证据支持。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由于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1、研究和开发费用资本化。
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主要方式有外购、自创和接受其他单位投资三种途径。外购和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相对容易。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核算,按照现行规定仅包括取得注册时发生的注册费和聘请律师费支出,而将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的费用记入当期损益,采用费用化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导致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价值无法完全体现,甚至导致知识产品的成本计量严重失真,对于投资人利用提供的信息做出投资决策是不利的。因此,企业应该尽量将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开发支出资本化。2、对有确切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采用加速摊销法中的年数总和法进行摊销。
对于没有确切年限的非专利技术,可以不进行摊销。为了对这类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补偿,可以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系统”来规范无形资产的管理和衡量其价值。对于无限寿命的无形资产,如外购商誉,则不应进行摊销。外购商誉在多方面起作用,难以分清其在各方面作用的权重,对于这类无形资产应采用定期评估的方法,定期调整其帐面价值。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的问题,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债权凭证并未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实施中增加了法院工作量,且缺乏明确的执行措施标准和有效监督。尽管设立债权凭证的初衷是保护债权人权益、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
商号主要是指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在进行登记注册时用以表示自己营业名称的一部分,是工厂,商店,公司,集团等企业的特定标志和名称,依法享有专有使用权。作为商主体无形资产之一的商号,在选定与使用中具有一定的信息储量,并通过与其他商主体和公众的接触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