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物抵债的法律性质、效力等,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较大分歧。根据以物抵债行为发生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可以将其分为诉讼前的以物抵债、诉讼调解中的以物抵债、执行程序中的以物抵债。
诉讼前的以物抵债是指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前,债权人和债务人达成以物抵债协议。这种协议的效力及其法律性质存在争议,尚未得到明确界定。
诉讼调解中的以物抵债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通过调解达成以物抵债的协议。这种协议的效力及其法律性质也存在争议,尚未得到明确界定。
执行程序中的以物抵债是指在执行程序中,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达成以物抵债的协议。根据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1条规定,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同意,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剩余债务。2015年出台的《民诉法解释》第491条基本延续了上述规定,但增加了“不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件。
在实践中,执行程序中的以物抵债往往与另案诉讼的冲突有关。这种冲突通常是由不同法院的管辖引发的。如果本案执行法院即为另案诉讼法院,所带来的问题并不会显得那么突出,并且便于实体处理。
在以物抵债协议履行时,需要关注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1条的规定。根据该规定,经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同意,可以不经拍卖、变卖,直接将被执行人的财产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抵偿债务。被执行人应当继续清偿剩余债务。2015年出台的《民诉法解释》第491条基本延续了上述规定,但增加了“不损害其他债权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件。然而,对于此类执行法院是否需要作出确认裁定,并未作明确规定。
明确确认以物抵债效力的执行裁定具有公法效力,能够作为物权转移的依据。这种裁定不应具有可诉性,其所涉执行标的不宜再成为另案的诉讼标的。如果确有错误,只能通过执行监督程序加以纠正。
对于确认和解协议履行完毕的执行裁定,是否产生物权转移的法律效力,是否足以成为另案诉讼的障碍,不能一概而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兰州中院因华兴电力公司申请作出兰州中(2013)兰法执字第41号执行裁定,该裁定只是确认华兴金峰公司与华兴电力公司以物抵债的执行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并未审查涉案标的的权属及和解协议的内容,故不产生物权转移的效果,不影响案外人就和解协议所产生的争议通过另案诉讼进行救济。
异议人针对某保全裁定提出的异议申请。异议人请求法院解除对特定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并阐述了相关事实与理由,包括与第一被异议人的约定以及第二被异议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况。异议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出异议,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中关于中止执行的期限问题。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等。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中止执行的期限,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将恢复进行。
徐某某起诉xx公司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一案的二审判决书内容。徐某某认为王某与xx公司购房合同无效,主张撤销原判并许可执行涉案房产。但根据现有证据,王某已支付全部购房款并长期居住,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徐某某的诉求被驳回。同时,本文还涉及购房款支付问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相关规定。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对此的解释、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应具备的条件等。当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时,需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并提供必要的证据。如果异议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执行;否则,将裁定驳回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