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异议 > 不予执行执行异议是什么

不予执行执行异议是什么

时间:2023-10-18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6415
不予执行执行异议是什么意思呢,将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申请纳入执行异议审查范围,缺乏法律依据有哪些理由呢,仲裁裁决被裁定不予执行的,不能赋予申请人复议权。

不予执行执行异议制度的概述

不予执行执行异议是我国执行程序中的一项执行救济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书面异议后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如果理由成立,法院会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如果理由不成立,法院会裁定驳回。对于裁定不服的案外人和当事人,他们可以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如果与原判决或裁定无关,还可以在裁定送达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将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申请纳入执行异议审查范围的法律依据缺乏

目前,将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申请纳入执行异议审查范围缺乏法律依据,具体原因如下:

  1. 根据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申请由人民法院审查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然而,该规定并未涉及执行异议审查的范围,而是针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申请。
  2. 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所针对的对象是执行过程中的执行行为,而不是针对错误的仲裁裁决。因此,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申请并不适用于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执行异议审查范围。
  3. 在200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给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复函中明确指出,仲裁裁决被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重新申请仲裁或起诉,也可以根据执行规定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诉,要求上级法院依法监督。这一答复也未将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申请纳入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程序处理。

综上所述,将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申请纳入执行异议审查范围缺乏法律依据。

不应赋予申请人复议权的理由

在裁定不予执行中赋予申请人复议权是没有法律依据的。首先,不予执行的裁定并非执行行为的裁定,而是针对执行行为的裁定赋予申请人复议权,其法律依据是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而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是当事人重新申请仲裁或起诉。因此,在裁定不予执行中赋予申请人复议权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其次,赋予申请人复议权会涉及剥夺申请人重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赋予当事人重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如果将其纳入执行行为异议程序,赋予当事人复议权,就会剥夺当事人重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对当事人来说,一旦复议不支持其请求,根据执行行为复议程序,复议作出的裁定是终局裁定。当事人对复议作出的裁定不服,只能申诉,进入执行监督程序。这将给当事人的救济程序带来过于复杂的局面。为避免当事人救济程序过长,仲裁裁决被裁定不予执行的申请不应赋予申请人复议权,而应依照民诉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赋予当事人重新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良资产处置周期及法律措施

    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与法律措施。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通常为半年至一年,包括确定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和债权交接等步骤。金融机构在催收不良资产时,可以采取扣收款项、主张债权、强制执行财产等法律措施。不良资产清收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但可

  • 案外人执行异议规定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相关规定。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对此的解释、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应具备的条件等。当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时,需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并提供必要的证据。如果异议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执行;否则,将裁定驳回异议。

  • 委托执行程序及相关要求

    委托执行程序及相关要求。受托法院的职责包括按照委托函执行,无权审查法律文书实体内容,遇到变更需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并告知委托法院。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异议时,受托法院需函告委托法院处理。执行完毕后,受托法院应及时反馈结果。若受托法院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委托法

  • 律师费的计算方法

    律师费的计算方法和收费模式。律师费根据标的物的金额收取,具体收费标准按照金额的不同档次进行计算。除此之外,还根据不同的诉讼阶段进行收费,包括一审阶段、二审阶段和执行程序。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诉讼费的速算公式,根据争议金额的不同档次来计算诉讼费。

  • 连带债务执行的注意事项
  • 上海药品虚假广告纠纷律师如何收费
  • 天津药品虚假广告纠纷律师如何收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