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之诉是指当事人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实体权利存在争议,请求执行法院解决争议而引起的诉讼。执行异议之诉是执行救济的一种重要途径。
执行法律关系非常复杂,执行过程中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侵害,因此救济与侵害是密不可分的。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作为一种执行救济,是执行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案外人指的是执行当事人之外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执行当事人包括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还包括在执行过程中被法院依法变更、追加为当事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然而,有权向法院提出异议的案外人并不是无限制的。
根据《执行解释》第十五条的规定:“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所有权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这意味着只要案外人认为自己拥有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就可以提出异议,而不要求案外人对执行标的转让、交付拥有真实的实体权利。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有权主张异议的案外人包括:所有权人、共有权人、抵押权人、质权人、留置权人、占有人、买回权人、租赁权人、用益物权人、优先权人等。
如果案外人以其享有建设工程优先权为由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应如何处理呢?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的本质是以建设工程的交换价值担保工程款债权的实现。换句话说,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只是一种顺位权,不能阻止执行的进行。
因此,当人民法院对建设工程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案外人不能以其对该建设工程享有优先受偿权为由提起执行异议之诉要求停止执行,而只能在执行程序中向执行法院提出优先受偿的主张。
如果执行法院以案外人不享有优先受偿权为由不支持其主张,由于优先受偿权属于主债权的从权利,需要在主债权确定且符合优先受偿权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行使,因此案外人可以另行提起诉讼主张实现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当案外人提起诉讼时,执行法院应当中止执行。
异议人针对某保全裁定提出的异议申请。异议人请求法院解除对特定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并阐述了相关事实与理由,包括与第一被异议人的约定以及第二被异议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况。异议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提出异议,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中关于中止执行的期限问题。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等。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中止执行的期限,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将恢复进行。
徐某某起诉xx公司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一案的二审判决书内容。徐某某认为王某与xx公司购房合同无效,主张撤销原判并许可执行涉案房产。但根据现有证据,王某已支付全部购房款并长期居住,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徐某某的诉求被驳回。同时,本文还涉及购房款支付问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相关规定。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对此的解释、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应具备的条件等。当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时,需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并提供必要的证据。如果异议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执行;否则,将裁定驳回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