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的寄送方式可以选择邮寄或直接交给人民法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时,执行员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如果理由不成立,应予以驳回;如果理由成立,需要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并向执行法院提出意见的行为。提出执行异议是案外人维护自己合法民事权益的一种手段。
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时,应以书面形式提交执行异议申请书,并需满足以下主要条件:
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时,执行庭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在审查期间,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执行措施,但不得处分执行标的。如果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涉及的执行标的物是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特定物,应报经院长批准,裁定中止执行,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如果案外人的异议涉及的执行标的物不是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并经审查认为异议成立,应报经院长批准后,已采取的执行措施应立即解除或撤销,并将标的物交还案外人。
如果对案外人提出的异议是否成立一时难以确定,但案外人已提供有效担保,可以解除查封和扣押措施。如果申请执行人坚持继续执行并提供有效担保,可以继续执行。如果因提供担保而解除查封扣押或继续执行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裁定以担保的财产予以赔偿。
在执行收集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时,如果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成立,执行庭应提出书面意见,报经院长批准后,提请上级法院处理。
上诉人:宋XX,男,1XX7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综上事实,原审的庭审的笔录已经清楚的记载了各方的诉辩,被上诉人未实际全额支付讼争房产的事实清楚,亦未实际占有讼争房产的事实明晰,被上诉人是在讼争房产被查封当中而获得的,其并非是实际的真实买卖关系而获得,此种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第二百零四条 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
所谓“执行听证”,执行听证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自动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执行案件,采用听证会的形式,在负责执行裁决的法官主持下,让原执行法官、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及第三人围绕被执行人有无执行能力及执行异议、执行中止、执行终结等情况举证、质证,查明
申请执行人虽然没有法定的举证义务,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案外人与被执行人就执行标的存在串通行为,当然也可以提交用来证明案外人的权利来源不合法,存在主观恶意以支持自己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