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情况。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书面异议后的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如果理由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如果理由不成立,法院将驳回异议。如果案外人或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处理;如果与原判决或裁定无关,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为了规范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维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制定了以下规定:
1. 异议人或复议申请人提出执行异议或复议申请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详细说明异议或复议的请求、事实、理由等,并附上异议人或复议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相关证据材料、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
2.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书面异议后的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如果理由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对执行标的的执行;如果理由不成立,法院将驳回异议。
3. 如果案外人或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处理。如果与原判决或裁定无关,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执行异议与执行复议的主要区别在于适用的情形和不服的救济途径:
1. 适用的情形不同。执行复议适用于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人民法院执行行为异议的裁定不服时向上级法院提出;执行异议适用于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案外人认为法院不应该执行执行标的时向法院提出。
2. 不服的救济途径不同。执行复议的结果是终局的,而对执行异议的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执行异议的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异议是指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行为。人民法院应按规定时间对执行异议进行审查,异议人可提出复议或对裁定不服提起诉讼。提出执行异议需符合一定条件,如主体必须是案外人,主张自己的权利,且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前提出
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申请人执行异议之诉可以上诉吗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败诉后还能上诉,因为执行异议之诉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与一般的案件没有区别,对一审判决不服,同样可以上诉。在法院执行过程中有违法侵害被执行人
执行异议之诉涉及执行程序中,是对执行标的物有异议。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民事诉讼中,对法院判决裁定等生效的法律文件中所载标的物有异议,申请撤销。由该规定可知,能够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当事人既包括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亦包括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据此,
执行异议,又称程序上的执行救济,是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程序、执行措施方法违反法律规定的,请求执行法院予以救济的制度。执行异议分为申请和异议两种类型,前者为积极的执行救济方法,后者为消极的执行救济方法。所谓“异议”,系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