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是指在民事案件执行过程中,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要求人民法院撤销或改正执行,或者案外人对被执行财产主张权利,要求人民法院停止并变更执行的请求。执行异议分为执行行为异议和案外人执行异议。
执行行为异议是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人民法院应在收到书面异议后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如果理由成立,应裁定撤销或改正执行;如果理由不成立,应裁定驳回。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案外人执行异议是指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情况。执行员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如果理由不成立,应予以驳回;如果理由成立,应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除案外人可以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外,执行员在执行本院或上级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时,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应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院长审查处理或经院长批准,函请上级法院批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十一)项、第二百二十七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71条第3款的规定,经本院审查,裁定驳回案外人的异议。本裁定自送达之日起立即生效。
执行员:
年 月 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相关规定。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对此的解释、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应具备的条件等。当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时,需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并提供必要的证据。如果异议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执行;否则,将裁定驳回异议。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时,执行员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定进行审查的程序。包括驳回执行异议、中止或停止执行、解除查封扣押措施或继续执行以及再审程序等情况。在执行过程中,应对案外人的异议进行认真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确保执行程序的公正
第一条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应当作出裁定,并送达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要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协助执行通知书,连同裁定书副本一并送达协助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参照民事诉讼
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前款规定的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构。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