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物品原主人基于什么权利可向善意第三人请求返还
时间:2023-12-07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丢失物品原主人基于所有权请求返还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丢失物品的原主人可以基于其对该物品的所有权要求善意取得该物品的第三人归还。然而,一般情况下,原主人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所有权人或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如果这些遗失物被他人转让占有,权利人可以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两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然而,如果受让人通过拍卖或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这些遗失物,权利人在请求返还原物时应支付受让人所付费用。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费用后,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八条,善意受让人在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会消失,除非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权利的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返还给权利人。拾得人应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将遗失物交给公安等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条,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并知道权利人的情况下,应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如果不知道权利人的情况下,应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遗失物的特征
1、遗失物是具体的物品。遗失物只能是有形的物品,而不能是某种权利,如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此外,遗失物不能是无法被人控制的物品,比如阳光等。2、遗失物的界定与占有有关。遗失物的界定与原主人对物品的占有有关。例如,如果甲丢失了一部手机,那么手机被界定为遗失物是因为甲丧失了对手机的占有,也就是说甲失去了对手机的实际控制。这是遗失物与埋藏物最核心的区别。3、丧失意思占有不影响遗失物的认定。意思占有是指原所有人根据记忆的意思表示而持续的虚拟占有状态。遗失物的认定不受丧失意思占有的影响,只区别于遗忘物和非遗忘物。遗忘物也属于遗失物的一种。例如,如果甲遗忘了背包在公交车上,由于遗忘,甲丧失了意思占有。但如果甲无意间丢失了一个背包,在寻找背包的过程中仍然保持意思占有,该背包仍被认定为遗失物。4、重新占有遗失物需要他人的民事行为。举例来说,如果甲丢失了一部手机,之后又找到了它,手机在丢失至找到期间被视为遗失物。当甲找到手机后,重新获得了占有权。然而,除非甲能够通过自己的民事行为找回手机,如果手机在此期间被乙拾得,无论乙之后采取何种行为,无论是获得收益还是处分,对甲来说,手机始终是遗失物的状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纠纷的官司流程
民事纠纷的官司流程以及其他解决方式。在官司流程方面,文章详细阐述了起诉、提交起诉材料、提交书证、立案审查、预交诉讼费用、开庭审理、判决生效等步骤。另外,还介绍了自力救济和社会救济两种常见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包括自决、和解、调解和仲裁等。
-
律师是否可以代受害人举报诈骗?
律师在诈骗案件中的角色。根据法律规定,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起草控告书或举报书,但律师不能代替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或委托辩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也有义务保障其辩护权利。
-
原告请证人可以给钱吗
原告能否给证人钱财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原告不得给证人钱财。证人出庭需经法院许可,其证言需经过质证查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保障证人的安全十分重要,对于特殊案件的证人还有特殊保护措施。证人因作证而支出的费用可以得到补助。
-
检察院沟通期间对案件侦查的影响
检察院在沟通期间对案件侦查的影响。检察院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时,如发现职务犯罪线索,应及时与监察机关沟通。沟通期间不得停止侦查,并要及时报告上一级检察院。根据案情不同,侦查终结后的案件将分别作出移送审查起诉或撤销案件的处理决定。检察院自己立案的案
-
被告的证据是否在法庭上出现?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的原告身份
-
遗产分割前债权人如何主张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