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物品原主人基于什么权利可向善意第三人请求返还
时间:2023-12-07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丢失物品原主人基于所有权请求返还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丢失物品的原主人可以基于其对该物品的所有权要求善意取得该物品的第三人归还。然而,一般情况下,原主人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所有权人或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如果这些遗失物被他人转让占有,权利人可以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两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然而,如果受让人通过拍卖或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这些遗失物,权利人在请求返还原物时应支付受让人所付费用。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费用后,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八条,善意受让人在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会消失,除非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权利的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返还给权利人。拾得人应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将遗失物交给公安等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条,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并知道权利人的情况下,应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如果不知道权利人的情况下,应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遗失物的特征
1、遗失物是具体的物品。遗失物只能是有形的物品,而不能是某种权利,如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此外,遗失物不能是无法被人控制的物品,比如阳光等。2、遗失物的界定与占有有关。遗失物的界定与原主人对物品的占有有关。例如,如果甲丢失了一部手机,那么手机被界定为遗失物是因为甲丧失了对手机的占有,也就是说甲失去了对手机的实际控制。这是遗失物与埋藏物最核心的区别。3、丧失意思占有不影响遗失物的认定。意思占有是指原所有人根据记忆的意思表示而持续的虚拟占有状态。遗失物的认定不受丧失意思占有的影响,只区别于遗忘物和非遗忘物。遗忘物也属于遗失物的一种。例如,如果甲遗忘了背包在公交车上,由于遗忘,甲丧失了意思占有。但如果甲无意间丢失了一个背包,在寻找背包的过程中仍然保持意思占有,该背包仍被认定为遗失物。4、重新占有遗失物需要他人的民事行为。举例来说,如果甲丢失了一部手机,之后又找到了它,手机在丢失至找到期间被视为遗失物。当甲找到手机后,重新获得了占有权。然而,除非甲能够通过自己的民事行为找回手机,如果手机在此期间被乙拾得,无论乙之后采取何种行为,无论是获得收益还是处分,对甲来说,手机始终是遗失物的状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取保候审的重复申请规定
《刑事诉讼法》关于取保候审的重复申请规定。其中符合特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申请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等刑罚、不会造成社会危险性的情形以及特定健康原因等。同时,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相关规定,如不得离开居住地、及时到案等。若违反规定,可能会
-
法院开庭审判的决定及准备工作
法院开庭审判的决定及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给被告人、告知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通知相关当事人和证人、通知人民检察院开庭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和相关人员以及公告开庭信息等。所有准备工作应以文字形式记录并附在案卷中,由相关人员
-
离婚案件中的诉讼费用及其负担
离婚案件中的诉讼费用及其负担。涉及受理费、申请费,具体费用标准根据案件性质和涉及的财产情况而定。诉讼费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
交通事故案件证据清单
交通事故案件中的证据清单,包括各诉讼主体的身份事项和相互关系证据、驾照及年审情况、事故经过及责任划分情况、治疗鉴定情况以及与赔偿有关的相关证据。不同组别的证据清单分别详细列出了各类证据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对于交通事故案件的审理具有指导意义。
-
申请回避的方式
-
办案机关有刑诉法117条行为当事人如何处理
-
行政案件延期审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