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 > 民事举证期限是多少天

民事举证期限是多少天

时间:2024-03-05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7405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时原告是有举证责任的,民事诉讼适用的举证原则一般是谁主张谁举证,但也有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那么民事诉讼举证的期限是多少天?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民事举证期限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期限存在两种情形。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确定举证期限;另一种情况是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

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应当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和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当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时,该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计算起始日为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

当事人协商一致确定举证期限

当事人可以在一般情况下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确定举证期限。在这种情况下,举证期限的具体安排由当事人自行商定,但需获得人民法院的认可。

举证责任的概念与含义

举证责任的概念是举证责任理论的基础,不同的概念将构建不同的举证责任理论体系。简而言之,举证责任即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提供证据,若不能提供证据或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由负有举证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举证责任的双重含义

目前,学者对举证责任概念的认识存在多种观点,其中比较通行的观点是“双重含义说”。该说认为,举证责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理论上称之为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简称行为责任。行为责任表现为提供证据的责任和说服法院的责任。第二,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由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理论上称为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简称结果责任。行为责任依附于结果责任,结果责任反映了举证责任的本质。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是举证责任概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涉及形式和内容、程序和实体、动态和静态等方面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而未规定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然而,研究的发展趋势显示,学者逐渐从注重行为责任转向注重结果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话录音作为有效证据的法律规定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 证人证言提交时间的法定规定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人证言提交时间的法定规定。当事人需及时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确定举证期限。证人证言是证据形式之一,当事人若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提供证据,可申请适当延长期限。逾期提供证据者需说明理由,否则法院可能不采纳或予以训诫、

  • 2020年变更诉讼请求的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变更诉讼请求的期限和合并审理原则的相关规定。原告在法庭辩论结束前有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权利,被告有权提出反诉。举证期限届满前,当事人应提交证据材料,否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对于逾期提交的证据,法院不会组织质证,除非对方

  • 民事诉讼证据的举证时限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事实认定已经成为裁判的核心。民事诉讼中,举证时限是指法律规定或法院、仲裁委员会指定的当事人能够有效举证的期限。如果

  • 二审新证据
  • 患者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医院提反诉是怎样的
  • 简易程序举证期限15天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