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 > 举证逾期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举证逾期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时间:2023-11-11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7613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的时候,当事人有举证的责任,而民事举证的原则有很多,如谁主张谁举证等,举证是有一定期限的,那么举证逾期的法律后果有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一、证据失权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之一是证据失权,即当事人逾期提供的证据失去证据效力。证据失权意味着逾期提供证据的当事人丧失了证明自己事实主张和反驳对方的权利,法院也不会对其逾期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

二、负担额外的证明责任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确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该证据可以作为失权后果的例外,允许提出,但当事人需要承担证明正当理由存在的责任。

三、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由于举证时限是证明责任的内在要求,当事人未能按照举证时限要求有效完成举证时,在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当承担不利的诉讼结果。

《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逾期举证的后果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逾期举证的后果以证据失权为原则。只有符合新的证据条件时,才不会发生失权的后果。然而,逾期举证的后果过于严厉,缺乏缓冲环节,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审判实践的需要。

为了缓解逾期举证存在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2008年发布了《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试图通过对举证期限的操作进行调整和明确新的证据判断标准,以缓解证据失权效果。然而,由于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程序保障的基本制度结构没有改变,逾期举证的后果仍然以证据失权为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又无正当理由的,可能面临证据不被采纳,或者证据虽被采纳但遭受训诫、罚款的处罚的后果。

一、根据主观过错程度适用不同的责任和后果

根据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主观状态,适用不同的后果。根据最高院的立场,应当考虑当事人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二、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的后果

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的情况下,原则上会发生证据失权的后果。但是,涉及基本事实证明的证据不会失权,但当事人会受到训诫和罚款。

三、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的后果

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证据的情况下,不会发生证据失权的后果,法院会采纳这些证据,并对当事人进行训诫。

四、赔偿责任

无论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主观过错程度如何,都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要求其赔偿相应损失的责任。对方当事人要求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而增加的必要费用,例如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法院可以支持该要求。这种赔偿责任属于私法上的责任。

审判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在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审查证据是否有价值

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法院在审查时应当判断该证据是否有证明价值,是否使要件事实的存在更有可能或者没有可能,而不能仅仅根据当事人的主张确定。

二、罚款额度的综合判断

如果法院对逾期提供证据的当事人处以罚款,应当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限额内,结合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主观状态、诉讼标的价额、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法条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二条:当事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应当当事人予以训诫。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予以支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官判缓刑所需的批准程序

    法官判缓刑所需的批准程序。合议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审理刑事案件后,会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评议,并分别作出有罪、无罪或证据不足的无罪判决。在缓刑判决时,最终判决由合议庭做出。

  • 口头辞退录音是否可作为证据的问题

    口头辞退录音作为证据的问题。原先,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最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录音证据只有采用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才会被排除使用。合法的录音证据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有其他证据佐证。此外,《劳动

  • 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的区分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 申请调取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关于申请调取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证据,包括国家有关部门保存的档案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以及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如书证、物证、视听资

  • 失踪人财产代管人的法律责任
  • 行政申诉的胜诉概率
  • 证据签字未按手印法院是否采纳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