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受理的撤销权案件中,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债权人的债权已到清偿期,法院判决债务人偿还欠款后,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有处分财产行为,起诉请求法院撤销该处分行为。或者在案件受理前、审理期间,债务人有处分财产行为,判决生效后,债务人无力清偿,债权人起诉撤销。这类案件多以原告胜诉而告结案。
第二类是债权人的债权未到清偿期,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有处分财产行为,提起撤销权诉讼。这类案件多以原告败诉而告结案。
在撤销权案件中,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的问题有:
在第一类案件中,由于债权人的债务已到清偿期且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已被法院判决所认定,因此,原告无需承担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的举证责任,只需举证证明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事实。由于原告举证责任的减轻,因此胜诉。
在第二类案件中,债权人的债权未到期,除了举证证明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的事实外,还需要举证证明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因此,债权人败诉的可能性较大。举证证明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成为债权人能否胜诉的关键。
由于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撤销权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审判实践中对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的举证责任存在争议。
有的法官认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时,应当举证证明债务人有处分财产的行为,并且还要举证证明该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如果债权人无法证明上述两个事实,将面临败诉的结果。
有的法官则认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时,只需举证证明债务人有处分财产的行为即可。至于该行为是否侵害债权人的债权,应由债务人承担举证责任。
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较为妥适。首先,撤销权之诉成立的前提是债务人的资产低于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很难清楚了解。因此,要求债权人证明债务人的财产状况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把这一举证责任分配给债权人,可能对债权人要求过苛,极有可能导致债权人败诉。
其次,债权人举证证明债务人有处分财产的行为后,债务人应当举证证明其有足够的资产担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以抗辩债权人的主张。如果债务人无法举证证明这一事实,则表明债权人的主张成立,债务人的处分财产行为应被撤销。
当然,应当承认,在分配举证责任时,债务人可能会通过制造虚假账目、与受让人串通借用财产、签订虚假合同等方式证明其资产额大于负债,从而取得诉讼的胜利。然而,这种现象的杜绝并不是通过撤销权制度解决的,如果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有上述行为,可以请求法院对其予以制裁。
债权保全流程的两种形式,即代位权和撤销权。代位权适用于债务人未行使到期债权导致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撤销权适用于债务人放弃债权或低价转让财产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合同保全制度在现代民法中的重要意义。该制度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防止债务人财产不当减少导致的债权无法实现。合同保全制度包括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具有外部影响。该制度与合同责任制度和特别担保制度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合同债权的实现,体现
被执行人的土地保全问题。人民法院可根据申请对可能导致判决难以执行的案件裁定保全被执行人的财产,包括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对土地进行预查封时,需考虑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缴纳情况和土地是否可分割等因素。此外,债的保全包括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旨在保护债务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