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刘×滇与其姐刘×兰委托余×代理出售两人共有的房产,约定底价为50万元。后来,刘×兰去世,刘×滇、刘×环、刘×平三人共同继承了房产。同年9月,余×以代理人身份将该房产卖给研究所,售价为63万元。研究所扣除15万元用于购置安置房产,余下的48万元已付给余×。1994年11月,余×用12万元为刘×滇在本市购置了一处房产。之后,余×又两次给付刘×滇等三名共有人售房价款共计23万元。1995年1月,刘×滇等三人以余×未付清售房款13万元为由将其诉至法院。
一审法院认为,余×接受原告委托代理出售房产后,实际收到48万元的房价款,扣除12万元购置安置房后,应返还剩余的13万元。余×上诉称已支付全部房价款,但未提供相应证据。二审法院认为,原告不能证明余×未付清剩余房价款,因此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生效后,刘×滇以未能完全给付房价款的举证责任应由余×承担为由向二审法院申请再审。
本案中,一审法院认定余×应返还剩余的房价款,而二审法院认为原告不能证明余×未付清剩余房价款。导致两审判决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对举证责任分担的认识上存在分歧。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根据举证责任的分担原则,提出实体权利请求的当事人应负举证责任,而主张权利不存在的当事人应对该事实负举证责任。在本案中,刘×滇等委托余×代理出售房产,双方存在委托关系,余×应当在完成委托事项后及时向刘×滇等人交付全部售房款。一审原告已履行了证明双方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义务,因此,证明债务是否履行的责任应转移到债务人余×一方。余×应当举证证明已经交付剩余房价款或该债务因其他原因消灭。如果余×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债务已履行或已消灭,就应承担败诉的后果。
二审法院未正确分配举证责任,因此再审法院将证明已向刘×滇等人交付剩余房价款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余×。由于余×未能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已付清售房款,根据法律规定,应判决其支付全部售房款。考虑到刘×滇已认可余×已支付23万元,因此再审法院改判撤销二审判决,维持一审判决。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股票质押的概念、法律规定及权利保护。股票质押作为债务担保方式之一,其设立采用登记生效原则。在股票质押过程中,质权人和设质人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证券登记机构应履行善良义务,遵守质押合约。未经双方一致许可,不得允许单方出售股票,否则需承担侵犯债权的责任。
连带保证合同权利主张的方式,指出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主张权利。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有时间限制,债权人需在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或法定的六个月内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同时,根据不同担保合同条款,担保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也有所不同。
合同先履行一方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中止履行的法律规定。先履行方在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下,可以中止履行。但若无确切证据,则需承担违约责任。中止履行后,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后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