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工资纠纷中,双方常常争执不下,对于单位是否已经支付工资由谁来承担举证责任。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是否已经支付工资的举证责任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根据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因此,用人单位应至少保留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资料两年以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但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因此,对于是否支付(加班)工资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应承担举证责任。
1. 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依法发出支付令。
3. 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仍不赔偿,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 同时,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加付赔偿金。
劳动者在工作中应注意保留以下主要证据:
1. 来源于用人单位的证据,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工资条、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押金的收条、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出勤记录等。
2. 来源于其他主体的证据,如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证据等。
3. 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如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寄出举报材料的邮局回执。
4. 来源于劳动保障部门的证据,如劳动保障部门告知投诉受理结果或查处结果的通知书等。
此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9条规定,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责举证责任。
法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和作用。证据可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等类型。法院需全面评估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证据间的联系及其与待证事实的关系。合适的证据对诉讼结果至关重要,专业律师可为您提供证据方面的专业服务。
口头辞退录音作为证据的问题。原先,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根据最新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录音证据只有采用侵犯他人隐私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才会被排除使用。合法的录音证据需要符合一定条件,并有其他证据佐证。此外,《劳动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我国关于申请调取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证据,包括国家有关部门保存的档案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以及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如书证、物证、视听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