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工资纠纷中,双方常常争执不下,对于单位是否已经支付工资由谁来承担举证责任。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是否已经支付工资的举证责任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根据我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因此,用人单位应至少保留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资料两年以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但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因此,对于是否支付(加班)工资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应承担举证责任。
1. 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依法发出支付令。
3. 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仍不赔偿,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 同时,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加付赔偿金。
劳动者在工作中应注意保留以下主要证据:
1. 来源于用人单位的证据,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工资条、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押金的收条、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出勤记录等。
2. 来源于其他主体的证据,如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证据等。
3. 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如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寄出举报材料的邮局回执。
4. 来源于劳动保障部门的证据,如劳动保障部门告知投诉受理结果或查处结果的通知书等。
此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9条规定,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责举证责任。
电话录音作为视听资料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法律规定。在合法手段取得且不侵犯他人隐私的情况下,电话录音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使用。根据相关规定,合法获取的电话录音内容若与案件相关并能证明事实,法院会确认其证明力。但当事人需注意合法获取手段,并准备应对对方可能的异
不当得利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存在不同观点。原告需证明交付给被告的事实和错误原因,并承担无法证明给付错误原因的举证责任。在审理实践中,真正符合法律意义的“不当得利”案件很少,法官不应轻易引导当事人再次提起不当得利诉讼。
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新刑法对网络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设立违法网站、发布违法犯罪信息、为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和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对于情节严重的行为,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同时,对于网络犯罪的举证困难问题,被害
合同履行及解除纠纷中违约金的性质认定及调整原则。因合同签订双方地位不平衡,违约责任的设置可能不平衡。违约金标准衡量需考虑违约损失、合同履行程度和各方过错程度,而不仅仅是数额比例。举证责任应由守约方承担,证明违约金是否过高的客观情况。正确理解和应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