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二百六十一条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双方当事人、通知证人和送达裁判文书以外的诉讼文书。
对于以简便方式送达的开庭通知,如果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人民法院不得缺席判决。
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时,由审判员独任审判,书记员担任记录。
根据新民诉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电子送达应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采用电子送达需经当事人同意。然而,对于当事人同意的确认方式,法条并未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各地法院对于确认方式的做法不一,需要最高院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及各地出台实施细则予以统一。
根据新民诉法八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电子送达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确认和固定缺乏专业的、专门的电子科学技术设施的辅助,导致送达日期难以固定,降低了电子送达方式的适用率和效能。
为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送达回证至关重要,并需要附卷、存档。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电子送达的回证难以固定。
尽管电子送达因其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优势备受青睐,但由于电子邮件的传输需要依赖网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黑客可能会非法侵入电子信箱,篡改、伪造法律文书,病毒会使邮件难以打开等,给法院正常工作和案件的公平审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适用电子送达需要法院配备高端信息技术设施和高水平计算机技术人员。
法院应开发安装专门的电子送达程序软件系统,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以保障电子送达的安全。同时,设置自动回复功能,当法院承办人将法律文书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后,该程序附带收到自动回复功能,并打印该回复信息进行存档,以证明文书已经到达受送达人的特定系统。
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可以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增加电子邮箱、传真号码等电子送达选择项,由当事人自由选择送达方式并填写,明示当事人的选择权。对于中级法院以上的法院,可以单独定制专门的格式电子送达确认单,由当事人亲自填写并确认。
在网络时代,诉讼活动逐渐科技化、网络化是现代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因此,建议增设电子公告送达,在特定的网络平台上,以向社会公众发布电子信息的形式,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经过法定期间,视为送达。
送达回证的必要性和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送达诉讼文书时必须附带送达回证并直接交给受送达人。当受送达人无法直接接收时,可以交给同住成年家属、法人负责人等签收。如果受送达人拒收,可以采用留置送达等方式处理。此外,还可以采用传真
法院传票的查询方式以及送达方式的相关内容。法院传票是法院特定程序及诉讼开始时发出的书面通知,可以通过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和公告送达等方式送达。传票应载明受传唤人的基本信息及传唤的事由等,受传唤人须依法签收。如有拒收情况,送
律师费和诉讼费的计算方法。律师费需咨询相关事务所以获取具体费用,而诉讼费则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财产案件根据金额分段交纳,非财产案件则根据案件类型交纳。劳动争议案件和行政案件的诉讼费也有各自特定的标准。
财产保全程序的各个要点,包括送达时间、申请程序、提供财产线索、担保、裁定、解除和赔偿等方面。人民法院在接受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申请人需自行提供明确的财产线索,法院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裁定一旦作出即生效,当事人需遵守,如有错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