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二百六十一条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双方当事人、通知证人和送达裁判文书以外的诉讼文书。
对于以简便方式送达的开庭通知,如果未经当事人确认或者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当事人已经收到,人民法院不得缺席判决。
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时,由审判员独任审判,书记员担任记录。
根据新民诉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电子送达应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采用电子送达需经当事人同意。然而,对于当事人同意的确认方式,法条并未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各地法院对于确认方式的做法不一,需要最高院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及各地出台实施细则予以统一。
根据新民诉法八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电子送达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确认和固定缺乏专业的、专门的电子科学技术设施的辅助,导致送达日期难以固定,降低了电子送达方式的适用率和效能。
为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送达回证至关重要,并需要附卷、存档。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电子送达的回证难以固定。
尽管电子送达因其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优势备受青睐,但由于电子邮件的传输需要依赖网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黑客可能会非法侵入电子信箱,篡改、伪造法律文书,病毒会使邮件难以打开等,给法院正常工作和案件的公平审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适用电子送达需要法院配备高端信息技术设施和高水平计算机技术人员。
法院应开发安装专门的电子送达程序软件系统,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技术,以保障电子送达的安全。同时,设置自动回复功能,当法院承办人将法律文书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后,该程序附带收到自动回复功能,并打印该回复信息进行存档,以证明文书已经到达受送达人的特定系统。
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可以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中增加电子邮箱、传真号码等电子送达选择项,由当事人自由选择送达方式并填写,明示当事人的选择权。对于中级法院以上的法院,可以单独定制专门的格式电子送达确认单,由当事人亲自填写并确认。
在网络时代,诉讼活动逐渐科技化、网络化是现代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因此,建议增设电子公告送达,在特定的网络平台上,以向社会公众发布电子信息的形式,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经过法定期间,视为送达。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辩论权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辩论和反驳权利,适用范围为诉讼程序;而处分权是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权利。两者在司法程序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包括其作为双方当事人自愿放弃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法律文件的意义,以及调解书的主要内容如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及要求,以及法律援助的条件和收费标准。
法院传票送达之前能否撤诉的问题。在宣判之前,原告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是否准许需要由法院裁定。撤诉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两种情况,其中申请撤诉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等。而按撤诉处理则是因原告在诉讼中的某些行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