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送达 > 判决书公告送达查询

判决书公告送达查询

时间:2024-07-30 浏览:6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7908
公告送达是送达方式中的一种,属于比较特殊的送达方式,对于送达有一定一定的要求,只要在其他条件不能送达的情况下才会采取公告送达,例如当事人下落不明,判决书公告送达查询是如何的,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讲解一下判决书公告送达查询的内容。

判决书公告送达查询

公告送达是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可以在网上查询、诉讼法院查询以及报纸上查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进行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公告的发出日期以最后一次张贴或刊登的日期为准。如果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应当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期满后,即视为送达。

当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时,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以确保程序的合法性。

相关知识:

1、对于下落不明的当事人,如果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可以向办案法官申请公告送达。

2、法院采取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根据法律的要求,对于公告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公告的期限为60天。

3、根据案件受理程序,人民法院报公告送达裁判文书的费用为限字数在200以内,普通价格为人民币300元整,加急价格为人民币390元整。特快价格为人民币900元整。根据字数的增加,费用也会相应增加。

判决书公告送达需要多久?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公告送达需要60天的时间。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准确把握公告送达的适用要件

了解符合公告送达的要件,是正确适用公告送达程序的前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公告送达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有证据证明;二是没有证据证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但采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将诉讼文书送达给受送达人。

为了避免公告送达滥用,立案时应进行严格审查:一是当事人在立案时应告知双方当事人当前的详细地址情况和联络方式;二是送达时如果未找到被送达人或者邮寄送达的诉讼文书被退回,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不宜直接采用公告送达;三是如果被送达人下落不明,必须有证据材料予以证实,可以向公安部门或其单位、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查询证明。必要时,可以对被送达人的近亲属进行调查问询。不能仅凭起诉人主张被送达人下落不明而确定被送达人下落不明,采取公告送达。总之,应积极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慎重使用公告送达方法。

二、注重完善公告内容的写作

公告送达的目的是让受送达人通过公告了解所送达的诉讼文书的主要内容、相应的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因此,在写作公告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公告应明确写明所送达的诉讼文书的主要内容、受送达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以及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二是受送达人有权从公告中获悉诉讼情况。另外,考虑到我国姓氏的特点,有很多人同名,为避免混淆,可以在公告中加注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便于受送达人获取信息,增强公告的社会效果,同时避免给同名同姓的案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严格规范案卷内关于公告送达的记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记载公告送达的原因是为了审查合法性,记载公告送达的经过是为了审查合法性。在案卷内,应当有送达过程的记录。例如,如果采用张贴公告的方式进行送达,除了公告底稿和正本外,还应附有将公告张贴于受送达人可能的住所地、工作地、亲戚朋友聚居地的回执证明;如果采用报纸公告的方式,应将该公告所在的报纸版面复印装卷。

四、灵活选择公告送达的方式

公告送达的目的是让受送达人获悉法院送达的公告内容。在选择公告送达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最有利的方式。对于下落不明的受送达人,如果知道其活动在特定的区域,可以在该区域主要的公共场所进行张贴公告;如果无法确定受送达人的活动区域,可以通过省级以上的报纸进行公告。对于没有证据证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情况,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可能的住所地、工作地、亲戚朋友聚居地进行张贴公告,或者采用报纸公告的方式。对于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应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只有选择最有利的公告送达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将诉讼文书实际传送给被送达人,实现公告送达的目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

    辩论权和处分权的区别。辩论权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辩论和反驳权利,适用范围为诉讼程序;而处分权是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权利。两者在司法程序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

    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意义和内容,包括其作为双方当事人自愿放弃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法律文件的意义,以及调解书的主要内容如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及要求,以及法律援助的条件和收费标准。

  • 法院传票送达之前能否撤诉

    法院传票送达之前能否撤诉的问题。在宣判之前,原告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是否准许需要由法院裁定。撤诉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两种情况,其中申请撤诉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等。而按撤诉处理则是因原告在诉讼中的某些行为表

  • 劳动仲裁裁决未执行的处理方法
  • 行政处罚下达文书的时限
  • 债务人一直不上庭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