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所谓两审终审制是指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才能终结的审判制度。一个行政案件,经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后,如果当事人提起上诉,该行政案件还要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一次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才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两审终审制并不排除对某些行政案件实行一审终审。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第十三条规定了基层人民法院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
第十四条规定了中级人民法院对一些特定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包括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以及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以及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第十五条规定了高级人民法院对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
第十六条规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
第十七条规定了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经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八条规定了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应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九条规定了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应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条规定了当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将有管辖权。
第二十一条规定了当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被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一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遇到中止诉讼的法定情形时,如何裁定中止诉讼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中止诉讼的情形,包括一方当事人死亡、丧失诉讼行为能力、法人终止等。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裁定中止诉讼,并说明理由。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
两审终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针对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诉讼案件。对于非诉讼民事案件,适用一审终审制度。同时,介绍了该制度的四种例外情况,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判处死刑案件的复核程序、刑罚在法定刑以下的案件的核准程序以及小额诉讼程序。
我国二审终审制下如何纠正错误判决的问题。当事人如认为一、二审判决存在重大误判,可申请再审或向检察院提起抗诉。已生效的判决如存在错误,可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要求再审、人民检察院的审判监督权或当事人申诉来纠正。这些途径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保障当事人的
关于诉讼费的退费规定。在人民法院审理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过程中,若移送处理则涉及退费情况;中止诉讼和中止执行的案件不予退费,但恢复时不再交纳费用;第二审决定发回重审的案件,会退还二审案件受理费;对于第一审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案件,应当根据情况退还已交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