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审终审后如何上诉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刑事判决或裁定,被告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检察院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提起抗诉;但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被告人不服的不得再提起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提起二审抗诉,除死刑案件外,二审判决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两审终审制的例外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审判机关,它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不得上诉或抗诉;死刑案件除了适用普通程序,还适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后,二审关于死刑的判决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当然如果真的对二审终审不服应如何呢
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提起抗诉,也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诉。但是如果不能提供有利的证据可能不会被接受,同时也不会影响到法院宣判结果的执行。
相关知识:为什么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适应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现状。特别是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达到法律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认为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能弥补审级少的不足。
第三,两审终审制度可以使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摆脱审理上诉案件工作的负担,从而集中搞好审判业务的指导、监督工作。
两审终审缺陷表现
第一,不利于法律适用的统一。因为,终审法院的级别较低、数量庞大,各个终审法院对法律的解释往往千差万别、因地而异。
第二,一些终审法院的审判水平相对较低,第一审不当裁判难以通过上诉审得到纠正。
第三,不利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人情关系的影响。
简某标与佛山市某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政纠纷案。简某标上诉称工商局存在行政不作为及违法收费问题,但原审法院依据调查的证据,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佛山市某工商行政管理局辩称其已依法履行歇业申请核准工作,收费系代理费而非行政收费。二审法院需对双方证据进行审查,
中国民事案件中上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上诉到开庭的时间没有明确规定,但第二审审结期限有限。同时详细阐述了民事案件上诉的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等。文章还指出
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之间的差异。一审终审的判决结果不可上诉但可申请再审,而二审终审则允许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结果提起上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一审终审和二审终审的规定,包括适用的案件类型、审理程序和证据审查等。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条件及具体内容。该原则仅适用于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对二审法院有约束力,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包括刑期、刑种、附加刑和刑罚执行方法等。在共同犯罪案件、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罪名不当、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等情况都有具体适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