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中止审理后的相关处理方式
时间:2023-12-31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法院中止审理的情形可以说非常的常见,如果出现法定的中止情形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中止审理,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作出。那么,法院中止审理后如何办?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院中止审理后的处理方式
刑事诉讼法中的中止审理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遇到以下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时,可以中止审理:1. 自诉人、被告人患有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应当裁定中止审理;2. 起诉后被告人逃脱,导致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应当裁定中止审理;3. 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应当裁定中止审理;4. 在审理期间发现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应当决定中止审理,并按照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重新审理。这些情形包括: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公诉案件被告人应当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公诉案件被告人当庭翻供,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充分,以及其他依法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5. 由于其他无法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可以裁定中止审理。
民事诉讼法中的中止审理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可以中止诉讼:1.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2. 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3.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4.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5. 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6.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一旦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可以恢复诉讼。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终审判决结果是否会告知一审法院?
关于终审判决结果是否会告知一审法院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后并没有明确规定要告知一审法院,只会告知案件的当事人。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当事人适格的相关内容,包括与诉讼权利能力的区别以及与纯粹形式上的当事人的不同
-
法院不受理案件的处理方法
法院对于不受理案件的处理方法。针对起诉条件符合但法院不受理的情况,当事人可提起上诉;针对不同起诉情况,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进行相应处理。同时,第三巡回法庭不受理六类案件,包括应向最高人民法院本部提起的案件、仍在正常审理审查程序中的案件等。不符合起诉
-
第三人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的法律意义
第三人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的法律意义、条件、效力及权利和义务。第三人的参与旨在维护自身权利,在诉讼中发表意见、提供证据。成为第三人需满足条件,如与案件有关、权益一致并经过法院允许。第三人可影响判决结果,但无权对受诉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在参与诉讼中,
-
刑事申诉的定义和适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申诉的定义和适用法律。当事人和辩护人等对于司法机关的特定行为有权提出申诉或控告。申诉的情形包括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未解除等。申诉处理程序由终审法院负责,申诉材料应包含申诉状、原生效判决书和证据等。对申诉的处理,如申诉
-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规定
-
离婚财产分割多久就判了
-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民法人身损害赔偿的不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