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能不能当庭提出证据
时间:2025-01-12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仲裁申请通过立案之后,是会需要开庭审理,在庭审的过程中双方也要进行答辩等等。有些劳动者在申请仲裁的时候没有提交充分证据,后来自己找到新证据了,那么,劳动仲裁能不能当庭提出证据?手心律师网小编带来更多知识,欢迎浏览。
劳动仲裁中提供证据的要求
一、申请仲裁时的证据提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申请劳动仲裁时,申请人应当同时递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 劳动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
- 仲裁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 证据和证据来源,以及证人的姓名和住所。
如果书写仲裁申请存在困难,也可以口头申请,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录在笔录中,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二、劳动仲裁开庭时的证据提交
在劳动仲裁开庭时,双方都需要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质证。只有经过质证的证据才被认为是合法有效的。因此,在开庭阶段,证据的提供非常关键,缺乏确凿的证据可能导致败诉的风险。
劳动仲裁中证据收集的注意事项
在收集证据时,劳动仲裁当事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对于涉及视听资料的证据,如录音证据,除了提交录音光盘外,还需要提交录音的书面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应当如实记载录音情况,并注明录音资料中的当事人情况和录制时间等基本要素。
- 如果证据中包含证人证言的材料,并且已经通知证人到庭参加庭审,还需要向仲裁庭提交证人出庭作证的书面申请。申请中应当写明出庭证人的基本情况和拟出庭作证的目的,并附上证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 提交给仲裁庭的证据必须是复印件,并且需要与原件核对无误。如果是部分摘录的复印件,需要明确说明,并在开庭时准备好原件备查。
- 对于涉及电子类证据,必要时可以提交由相关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法律文书或当庭进行操作演示。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仲裁条款的规定
仲裁条款的详细规定,包括仲裁地点、机构、程序、裁决效力和费用负担等。其中,仲裁地点适应所在国法律,仲裁机构分为常设和临时两种形式,仲裁程序规定进行仲裁的手续、步骤和做法。在我国,进出口合同的仲裁条款规定仲裁裁决是终局的,费用通常由败诉方承担。
-
员工辞退仲裁所需材料
员工被辞退后申请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劳动者需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包括个人和用人单位信息、仲裁请求及事实理由、证据和证人信息等。同时,还需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和当事人身份证明。企业经济性裁员时,需提前与员工沟通并听取意见,提出裁减人员方案,遵守法律规定,不得
-
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途径
确认劳动关系的诉讼途径。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先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与履行等发生的争议。在确认劳动关系时,劳动者需收集认定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等。劳
-
劳动关系认定和工伤赔偿程序
劳动关系认定和工伤赔偿程序的相关内容。劳动关系认定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向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工伤赔偿程序包括申请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和赔偿等步骤。工伤赔偿项目包括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
-
股份有限公司解散员工可以申请补偿吗
-
离职后单位一直拖欠工资怎么办
-
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途径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