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的《仲裁法》,仲裁委员会设有专门的仲裁员名册,只有被列入名册的人才有可能被指定为仲裁员[3]。因此,“名册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名册制”,即使《仲裁法》本身未明确使用强制名册制的概念。尽管实施名册制有助于确保仲裁员的水平,从而保障仲裁的水准和公正性。此外,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员是从名册中选出的,对方当事人不能质疑仲裁员的资格条件,这有利于减少程序的拖延。然而,名册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忽视。
强制名册制最大的缺陷是限制了当事人选择仲裁员的自由意志。其次,仲裁员名册的内容过于简单。《仲裁法》第13条仅规定仲裁机构可以根据专业设置仲裁员名册,但未规定仲裁员名册应具备的具体内容,导致实践中各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名册相对简单。通常的名册仅包括候选仲裁员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宽泛的专业领域,而忽略了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最关心的专业背景、职业简历、国籍和住址等因素。再次,强制名册制不利于吸纳和培养专业人才。实际上,仲裁员几乎可以终身任职,导致仲裁员队伍更新缓慢。
与我国相比,许多设立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如国际商会仲裁院和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等,要么没有专门的仲裁员名册,要么即使有名册,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时也不受名册的限制。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做法,将强制名册制改为推荐名册制。在推荐名册制下,仲裁员名册应包括候选仲裁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国籍、专业背景、职业简历、现工作单位和实际居住地。一些学者认为还应包括联系方式,但我个人认为不包括该项内容不会影响当事人合理选定仲裁员,反而更有利于避免不当接触,从而保障仲裁员的独立性。对于名册外委任的仲裁员,应提供符合仲裁法规定的仲裁员资格条件的证明,并充分披露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可能对仲裁员公正性产生怀疑的情况。对于强制名册制的改革,一些学者提出了建议。可以在现行制度基础上实行仲裁员资格认定和注册制度。符合仲裁法规定条件的人士,经过相关争议解决课程的培训并通过考试,可以由专门机构颁发仲裁员资格证书。取得该资格证书的人士,当事人或仲裁委员会主任可以指定其为仲裁员。
xx市XX有限公司与XX之间的劳动仲裁案件被告上诉法院的情况。原告公司认为仲裁委员会关于工资和经济补偿金的裁决错误,被告的工作年限不满半年,申诉部分已丧失请求权,并且被告放弃了领取工资的权利。因此,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不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新亮点,包括部分案件一裁终局以提高裁判效率,缩短劳动争议仲裁的审理期限,劳动者维权更加容易,包括不再收费和明确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以及劳动争议时效延长为一年。这些改进有助于解决劳动争议,减少劳动者的维权时间和成本。
国际体育仲裁的法律适用原则及仲裁机构的分类。在解决体育争议时,国际体育仲裁院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选择适用的规范和法规;若未选择,则适用瑞士法或公平及善良原则,并适用有关体育组织所在地的国内法。同时,介绍了临时仲裁庭和常设仲裁机构的特点和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便利和权益保障。该法缩短了仲裁审理期限,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减轻了劳动者的维权时间和成本。同时,用人单位承担更多举证责任,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相关配套措施正在起草中,包括宣传普及这部法律以及制定有关仲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