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的中止执行是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由于特定原因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特定原因消除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执行程序的制度。
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争议事项作出的裁决。根据法律规定,仲裁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有义务执行。
当一方当事人无法自觉履行仲裁裁决所要求的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法院会依照法定程序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62条的规定,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因此,当事人的申请是启动仲裁裁决执行程序的先决条件,若没有当事人的申请,法院不会主动执行仲裁裁决。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
原告马某和张某与被告中国某银行汝南县支行之间的劳动合同纠纷。被告终止了二原告的合同工作,二原告经过劳动仲裁和法院裁定后,面临无法执行的问题。法院认定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有效合同,被告擅自终止合同属于违约行为。因仲裁裁决书中的被诉人中心分理处不具备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文章介绍了国际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背景以及中国涉外仲裁当事人的申请程序,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办理申请事宜。同时,文章还涉及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包括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以及涉外仲裁适用实体法律的三大
物业纠纷的维权方法,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方式。协商调解分为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两种,没有法律效力;仲裁需双方达成仲裁协议,仲裁裁决具有一裁终局的法律效力;诉讼程序包括提交起诉状、开庭辩论、调解或判决等步骤。
国内法院的执行程序,包括国内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涉外仲裁裁决在境外的执行以及内地仲裁裁决在香港的执行问题。对于国内仲裁裁决,胜诉方需向国内法院提出执行申请;对于涉外仲裁裁决,胜诉方需根据规定在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内地仲裁裁决在香港的执行则需向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