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仲裁通知后,被申请人应当按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答辩或反请求。反请求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基于申请人提出仲裁的同一或有牵连的合同关系或法律关系;被申请人是针对申请人提出反请求。
仲裁庭组成后,与仲裁委员会秘书处协商确定开庭审理的日期,仲裁委员会秘书处会将开庭时间及开庭事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一般情况下,案件应当进行开庭审理。但如果各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根据仲裁规则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仲裁庭可以只依据书面文件进行审理并作出仲裁裁决。
开庭审理是不公开进行的,除非各方当事人均要求公开审理,否则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公开审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任何人不得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进行的情况,案外人未经仲裁庭允许不能旁听。
各方当事人应当委派代表参加开庭审理。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出席开庭,仲裁庭可以缺席审理并作出缺席裁决。
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仲裁庭主持调解。仲裁庭在征得双方同意后,也可以主动对案件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会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或双方撤案。如果调解不成功,任何一方都不能在后续的仲裁程序、司法程序和其他任何程序中援引对方当事人或仲裁庭在调解过程中发表过的、提出过的、建议过的、承认过的以及愿意接受过的或否定过的任何陈述、意见、观点或建议作为其请求、答辩或反请求的依据。
仲裁裁决是根据多数仲裁员意见作出的。如果仲裁庭无法形成多数意见,则根据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是终局的,并对对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向法院起诉,也不能向其他机构提出变更仲裁裁决的请求。
仲裁中的调解是指仲裁庭调解,即在仲裁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协商解决纠纷。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如果当事人自愿调解,仲裁庭应当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仲裁庭可以根据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调解书,也可以按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制作裁决书。调解书和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书应当明确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然后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在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程序。在发生纠纷时,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提起诉讼。程序包括诉前准备(可选的财产保全)、提交民事诉状和相关证据至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审查、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开庭审理阶段、判决和裁定阶段以及强制执行申请阶段。整个流程旨在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并
刑事自诉案件的提起及审理程序。自诉案件的提起需符合案件范围、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符合管辖规定并提交书面起诉状及相关证据。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与公诉案件有所不同,包括开庭审判、共同侵害人处理、被害人参与及被告人反诉等特殊情况的规定,以保障自诉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调解书与离婚书的关系。民事调解书是解除夫妻关系的协议书,生效后即意味着离婚,与法院判决书和民政局离婚证有同等效力。民事调解书的制作和效力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离婚诉讼程序包括起诉、答辩和开庭审理阶段。
起诉离婚的法律程序及流程。首先需撰写民事诉状,包括双方信息、诉讼请求和事实与理由,并递交至住所地基层法院。递交相关材料,如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等,并缴费立案。等待法院通知开庭日期,开庭前可能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开庭审理并判决。判决结果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