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解决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而经济仲裁解决的是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然而,经济仲裁不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纠纷以及非平等主体间的行政争议纠纷。
劳动仲裁实行属地管辖原则。当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然而,经济仲裁不实行地域管辖制度,仲裁委员会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纠纷不经仲裁程序,不得向法院起诉,否则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相反,经济仲裁采取自愿原则,实行或诉或裁的规则。在仲裁协议合法有效存在之前提下,法院不得受理。
劳动仲裁的申请不以事先在合同中有仲裁的协议,或是争议发生后达成仲裁的书面协议为条件。然而,经济仲裁的申请必须存在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
劳动仲裁不是一裁终局,对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然而,经济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原则,故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即生效力。
实习协议的内容。协议包括实习安排、实习期待遇、甲方权利和义务、乙方在实习期应遵守的规定以及其他事项。实习部门、岗位、时间和内容都有明确说明。同时,协议还规定了实习补贴、考核评价和保密要求等。实习期不构成劳动合同关系,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纠纷。
张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张某在公司工作期间遭遇调岗降薪问题,并面临公司解除合同的争议。庭审实录中,双方就张某是否自动离职、是否应按照工程师的工资标准补足工资差额、保险缴纳及加班工资等问题展开辩论。张某及其律师提出了相应的反驳意见。
劳务协议的签订及相关风险。协议中,甲方(雇主)与乙方(雇员)就软件开发劳务工作达成一致。协议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劳务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加班等。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了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和劳务报酬等问题,以避免纠纷。雇员需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