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 > 事实过继如何认定

事实过继如何认定

时间:2024-03-13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0080
在国内有很多家庭将自己的孩子过继给自己的亲人,给对方当孩子等,这类亲人之间的过继往往是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双方只是口头上的说说而已,而却有过继的事实。那么,事实过继如何认定?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如何认定事实过继?

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实施的《收养法》第十五条规定,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的,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除此之外,收养应当由收养人、送养人依照本法规定的收养、送养条件订立书面协议,并可以办理收养公证。如果收养人或者送养人要求办理收养公证,也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根据1998年修正后的《收养法》第十五条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根据你所描述的事实,你的父母将你按农村风俗习惯过继给你伯父的时间为1994年。根据1998年修正后的《收养法》规定的全面登记主义,不能认定你与你伯父之间的收养关系是否成立。然而,根据1992年《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但仅适用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

过继子女与亲生父母的关系

在过继关系被认定有效的情况下,过继子女与亲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也会因过继事实而消失呢?根据笔者的观点,过继子女与亲生父母的关系应当根据过继协议来确定。过继协议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一种协议,且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或强行性规定,因此应具有法律效力。

进一步说,承认协议的效力是尊重民俗的体现,能够使裁判获得广泛的认同,真正实现纠纷的解决。因此,如果协议约定过继之后不再与生父母发生关系,那么可以按照收养事实处理。如果协议约定过继之后仍然应对亲生父母承担赡养义务,并且仍有权继承亲生父母的财产,那么应当认定过继之后,过继子女与亲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会改变。

如果过继协议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就需要结合过继子女与生父母之间是否存在扶养事实来进行认定。

在审判实践中,需要将过继关系与收养关系以及因父母再婚形成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区分开来。将过继关系混同于收养关系和继父母子女关系对于纠纷的解决是不利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缺席审理的处理方式

    关于缺席审理的处理方式。当当事人接到法院传票后选择不出庭参加案件审理,法院可采取缺席判决或撤诉措施,并由当事人承担相应后果。具体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第一百四十三条、一百四十四条和一百四十五条规定。

  •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的确认问题。干部身份在中国仍然存在并涉及到职称认定、工龄审核等方面。干部身份的确认涉及不同情况,包括统招的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以及非统招类的毕业生等。要明确身份需要办理相应的手续,例如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干部吸收和录用手续等。此外,买断工

  •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书记员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行政地位和法律定位。书记员是人民法院的行政工作人员,负责法庭审理记录等审判辅助事务,其职责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担任书记员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国籍、拥护宪法、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等。同时,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

  •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法庭录音的合法性问题,指出在我国一般情况下法庭不公开录音,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不公开审理时录音不合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如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司法工作人员等,并强调了对这些行为的处罚措施。

  •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