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和二审是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两个不同的法院程序。虽然它们都是法院的审判程序,但在性质、原因、对象和范围、诉讼主体、审理方式、裁判方式以及审理期限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一审和二审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一审程序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裁判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一审程序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二审程序则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特定争议最终予以解决。
一审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诉权而发生,而二审程序是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而发生。
一审法院审查的对象是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仅对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相关的行政法律关系进行审查。而二审法院审查的范围除此以外,还包括对一审裁判是否正确的审查。二审程序中的审查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和一审裁判的双重性审查。
一审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资格限制,提起诉讼并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原告是行政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不固定,没有资格限制,原审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当上诉人,也可以充当被上诉人。
一审法院一律实行开庭审理,包括公开和不公开开庭审理。而二审法院除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外,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一审判决可以作出维持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确认判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和变更判决等。而二审判决则限于维持原判和依法改判两种,并可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在收到上诉状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因此,二审的审理期限比一审期限少1个月。
平行式和附带式两种刑事民事诉讼模式。平行式模式强调民事诉讼独立性,将其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而附带式模式则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其中法国式立法鼓励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出民事赔偿救济,而德国的实际操作更接近于美国模式,被害人更倾向于在刑事
法律规定开庭到判决的时间,由主审法官决定,但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时限。一审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应当二个月内审结,但集团犯罪、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两个月。 1、《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
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开庭审理的,审判人员是不同的,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一审人员要回避。(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
时间一般比一审短,二审法官可能会根据情况只做法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