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履行相关审批手续:买卖房屋转移宅基地使用权时,应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其他规定,完成审查、批准等手续,并办理权利主体的变更登记。
2. 受让人主体资格受限制: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在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由转让,除非受让人已将户口迁入本乡或本村,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
3. "一户一宅"原则:买卖涉及宅基地使用权的房屋,应满足宅基地标准的限制,超过标准部分应进行登记并归还集体经济组织。
1. 办理过户登记不影响效力:未办理过户登记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只要合同符合有效要件,合同即为有效。
2. 主体条件和"一户一宅"标准不影响买卖合同效力: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合同不因违反相关规定而无效,如果取得了批准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的,应继续履行;如果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可责令补办;如果无法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属于合同无法履行,出卖方要求解除合同返还房屋的,应支持其主张。
农民将经依法批准修建的房屋出租的,如宅基地使用权与建设报批手续齐全,可认定合同有效。农村居民仅出租住房,因不涉及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变更,故不受承租人身份条件和"一户一宅"原则的限定。
处理宅基地纠纷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宅基地所有权、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随房屋转移的原则以及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并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在处理宅基地纠纷时,应依法依规进行,保护各方权益,合理解决争议。
农村宅基地转让纠纷的处理方式,包括协商、政府处理、起诉等。同时介绍了农村宅基地转让纠纷的类型,如无效合同、未经批准转让等。文章还阐述了农村宅基地转让的条件及宅基地转让的除外条件,如转让人拥有多处住房、转让行为需得到集体组织同意等。
农村宅基地拆迁补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国家和地方有明确的补偿标准制定规定,征收土地的补偿内容根据被征收土地的原始用途进行补偿。同时,对于被征地农民的住房保障措施也有所安排。解决宅基地纠纷的途径包括协商、行政解决、司法解决和人民调解。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