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履行相关审批手续:买卖房屋转移宅基地使用权时,应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其他规定,完成审查、批准等手续,并办理权利主体的变更登记。
2. 受让人主体资格受限制: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在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由转让,除非受让人已将户口迁入本乡或本村,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
3. "一户一宅"原则:买卖涉及宅基地使用权的房屋,应满足宅基地标准的限制,超过标准部分应进行登记并归还集体经济组织。
1. 办理过户登记不影响效力:未办理过户登记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只要合同符合有效要件,合同即为有效。
2. 主体条件和"一户一宅"标准不影响买卖合同效力: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合同不因违反相关规定而无效,如果取得了批准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的,应继续履行;如果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可责令补办;如果无法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属于合同无法履行,出卖方要求解除合同返还房屋的,应支持其主张。
农民将经依法批准修建的房屋出租的,如宅基地使用权与建设报批手续齐全,可认定合同有效。农村居民仅出租住房,因不涉及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变更,故不受承租人身份条件和"一户一宅"原则的限定。
土地发证机关的相关知识。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分别是县级或市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需向相应机关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经过核实后,政府将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书。
宅基地拆迁纠纷的处理原则,包括权利人的产权份额确定原则、未成年人共同所有权原则、动迁补偿的分配原则、宅基地使用权的共同所有权原则和安置房购买权确认原则。同时,文章还解释了宅基地的定义和所有权,即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宅基地征收与补偿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可以依法征收或征用土地并给予补偿。征收宅基地的补偿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同时,也讨论了农村宅基地纠纷的处理方法,包括保护国家、集体的宅基地所有权和公民、法人的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拆迁补偿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行政处理、司法解决以及人民调解等多元化解决方式。协商为首选方式,行政处理和司法解决由相应政府机构进行,而人民调解则通过调解委员会进行。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