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裁终局劳动案件的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一裁终局的劳动争议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劳动报酬纠纷谁举证
劳动报酬纠纷的举证责任。劳动报酬纠纷是劳动纠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条规定,在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发生争议时,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表面上看,此规定赋予了用人单位对劳动报酬问题的举证义务,但是实际上对用人单位并无多大的约束。这是因为:
其一,按照该规定,只有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的“决定”发生争议时,用人单位才承担举证责任,但用人单位在作出上述决定时并不出具书面文书,劳动者显然不能证明用人单位作出过类似决定。
其二,按照该规定,只有用人单位作出减少劳动报酬决定时才承担举证责任。要使该条规定得以执行,劳动者必须首先证明自己劳动报酬减少,再由用人单位举证减少的根据。但这对劳动者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为弥补法律的缺失,笔者认为应当规定,“因劳动报酬发生纠纷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这是因为,劳动报酬数额的确定必须以劳动者已经完成的工作任务与工资支付标准为依据。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既不能对工资支付标准举证,更不能举证证明自己完成的劳动任务。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劳动者在完成劳动任务后,不可能要求用人单位签字确认。《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第6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因此,用人单位有义务记录并保存工作记录。立法应当规定,当劳资之间因劳动报酬发生纠纷时,应由用人单位举证。当然,即使这样规定仍然还有两个问题不能解决:其一,用人单位伪造记录怎么办;其二,用人单位根本没有记录或者遗失记录怎么办。笔者认为,对于第一个问题,应当规定用人单位每月工作记录必须由劳动者签字确认,以防止用人单位伪造或涂改记录。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规定用人单位如不能提供完整记录,就应当采用定额赔偿制度核算赔偿数额,即规定按照同行业平均工资的两倍确定工资支付标准,按照劳动合同确定劳动者的工作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劳动仲裁的程序及相关执行过程。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可凭裁决书向用人单位执行,如单位拒绝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般需约6个月。仲裁程序包括申请仲裁、受理决定、开庭通知等步骤。申请劳动仲裁需满足一定条件和提交相关材料,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的五日内作出受
劳动争议管辖权的范围,包括劳动仲裁和诉讼阶段的管辖。劳动仲裁管辖根据职工和企业所在地以及工资关系来确定,设有劳动合同履行地、工资关系所在地以及劳动合同约定的管辖地等多种情形。劳动争议案件在诉讼阶段的管辖地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