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口头解雇劳动者属于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劳动者有权申请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以下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以下情况可以中断劳动仲裁时效:
一、已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包括向用人单位或上级机关申诉、向对方发律师函等方式。例如,职工对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不服,向用人单位(或上级领导机关)提出申诉,属于“有正当理由”。职工对于用人单位(或上级领导机关)重新答复不服而申请仲裁的,重新答复的时间应视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二、已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如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三、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即对方承诺在某一时间履行义务等,要搜集能够证明对方承诺的证据,例如可以通过录音取证。
四、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仲裁。例如,申诉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没有法定代理人等。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员工被辞退后申请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劳动者需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包括个人和用人单位信息、仲裁请求及事实理由、证据和证人信息等。同时,还需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和当事人身份证明。企业经济性裁员时,需提前与员工沟通并听取意见,提出裁减人员方案,遵守法律规定,不得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