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选举法修改“一步到位”将书写中国纵向民主新起点
选举法修正案在全国“两会”引发热议,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大代表选举“同票同权”有望迎来中央立法层面的首次破冰。选举法研究专家指出,选举法修改“一步到位”将书写中国纵向民主的新起点。
选举从四方面推进民主政治
1953年,中国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规定: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和城市每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量比例为8:1;1979年修改选举法,该比例未做修改;1995年的《选举法》将其改为4:1,并沿用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表示,从1953年至2010年,中国一直在酝酿“同票同权”选举的主客观条件,经过多年努力,俗称“四个农民等于一个市民”的“四分之一比例条款”有望被废除。在代议制民主体制中,人民代表的选举是纵向民主的起点,选举法的修改将在中国民主政治领域发挥四方面作用:
——基础作用。选举法的修改将使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更加牢靠,更加扎实,更加深厚,有利于更充分地实现农民当家作主。
——教育作用。选举法的修改将使农民通过更加平等的参与选举来学习和实践民主,在民主选举投票中学会更充分、更主动地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推动中国最广泛的公民参与和民主互动。
——监督作用。农村选民平等参与到中国民主政治生活当中,依法行使对人大代表和人大任免的其他官员的监督罢免权,监督政府官员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有利于加大对公权力的监督。
——保障作用。选举的同票同权不仅完善了民主起点上的各个环节,也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各个层次。农民人大代表数量的增加将更好地体现和反映当代中国人口比例结构,有利于在纵向民主的起点上夯实中国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农民群体将各层面迎来改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表示,选举法修改后,农民群体将在各个层面迎来改变:
——在人大立法、政府政策制定层面,农民将掌握更多话语权。包括农民医疗、教育、住房改革、新农村建设等在内的民生问题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选举权、话语权的提高将带动农民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教育权利、社会文化权利的提高,全面体现社会进步,并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宪法对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实现民主治理的具体体现。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公民还有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并需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它义务。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互
选举法修正案的相关内容。该修正案旨在调整各级官员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减少官员代表数量,增加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和农民的代表性。同时,乡镇人大代表名额上限也有所增加,以适应人口增长和民主进步的需求。
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选举权的享有者、参选人员的登记以及村民委员会主任的职责。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选人员需符合一定条件并经过登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则需贯彻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
中国人大会议一项重要议程是修改“选举法”。在提交大会审议后,代表讨论修正案草案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天,但讨论中还是提出不少意见,因为这选举法规范的是人大代表的选举。实施细则算地方法规,只要地方人大常委展开立项论证、然后加以修改,就可通过实施。当然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