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制度的价值在于将社会利益置于首位,通过牺牲重整企业债权人的债权来换取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徐*栋认为,正义首先是一种分配方式,只要分配方式正当,使参与者得到应有的利益或不利益,就可以视为正义。其次,正义是通过正当的分配达到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状态。当债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重整制度所做出的选择符合一般正义的原则。
重整原因在重整程序中具有重要意义:
重整原因是决定重整程序能否开始的实质性条件。只有当债务人无法支付到期债务或存在无法支付的可能性时,才能启动重整程序。重整原因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着重整程序的进行。
重整原因也是决定对债务人在重整程序开始前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所为的某项行为能否行使撤销权的依据。只有当债务人存在重整原因,债权人才能行使撤销权来保护自身利益。
各国或地区在判断债务人是否具备重整原因时,采取的标准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破产重整制度不仅影响到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之平衡和保护的程度,还影响到失业人数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世界各国或地区根据本国或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法律制定了相应的重整原因标准。
破产重整的具体步骤。首先确定重整事由,然后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提出重整申请。法院审查申请后会进行公告并指定管理人。之后通知已知的债权人并通过公告通知未知的债权人,并确定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时间和地点。申报和审查债权后召开会议并重新委托管理债务人的财产
公司重整程序的基本流程,包括重整事由、申请与审查、指定管理人、通知债权人、债权申报和审查、召开债权人会议等环节。在重整计划通过、批准和执行过程中,法院和管理人起着关键作用。若重整计划成功执行,公司可恢复正常运行;若无法执行,则进入破产程序。
破产重整程序中的主体多元化,包括债权人、债务人、股东甚至董事会等,其启动主体比破产清算和破产和解程序更为广泛。在重整程序中,担保债权人的担保物权受到限制,而股东的法律地位得到明确。重整程序的效力具有优先性,法院裁定重整后,其他破产程序应停止。这反映了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七十条第二款规定,重整申请权人指的是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启动由破产清算程序转为重整程序的法律主体,包括债务人、债权人、出资人(股东)、破产管理人和公共管理机构。重整申请人与重整申请权人不同,法律意义上的重整申请人可以不用满足任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