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诉讼中如何举证
时间:2024-10-05 浏览:4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电子商务纠纷】
电子商务诉讼中电子证据举证责任的分配
一、举证责任的理论争议
在国内,关于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举证责任是否可以转移,以及举证责任应由一方当事人全部或部分承担。本文认为,这种争议主要源于对举证责任制度及概念的不同理解。目前主导观点认为,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于所主张的案件事实应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同时,在诉讼结束时,若案件仍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则由该当事人承担败诉或不利的诉讼后果的责任。
二、电子证据的举证责任
电子证据通过表达思想和记录内容来反映案件情况,通常以其代表的内容证明案件中的某一问题。然而,电子证据必须经过输出打印在纸上形成书面材料后,才能为人们所感知和运用。本文认为,举证责任即为证明责任,指的是诉讼一方当事人在主要事实真伪不明时承担的败诉危险的负担,法院只是根据法律规定裁判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因此,举证责任实际上只是一种结果责任,在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而无法明确时,法官将根据举证责任制度行使司法最终解决权。若举证责任可以转移,将违背举证责任制度的基本功能。民事诉讼法设定举证责任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在诉讼中某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法官根据举证责任法则判定负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败诉,从而结束纷争,了断案件。
三、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
按照本文观点,举证责任只能由当事人一方承担,不可转移,举证责任的分配是全部的证明责任分担,而非部分的分担。这种观点更具科学性。举证责任分配是针对具体案件而言,一旦案件性质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也就确定下来,在诉讼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举证责任的作用只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才显现出其神奇性作用,即根据举证责任判定负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败诉。
四、《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的解析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实际上是一种提供证据的责任,并不能据此认定“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之一。当事人在诉讼中相互提供证据证明自己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是为了避免承担败诉的风险,这是其谋求权利的天性所决定的。提供证据的责任无需分配,是当事人之间私权制约的结果。而举证责任分配是需要法院介入的一种司法权行为。举证责任在原告和被告之间分配,是全部责任的分配,而非部分的分配。对于具体案件,不存在举证责任倒置,因为这只是一种败诉后果由哪一方承担的问题。举证责任倒置本身就是把“谁主张,谁举证”作为一种举证责任来误解的产物。对于具体的民事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应根据举证难易、保护弱者和诚实信用原则三个方面的标准来确定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在电子商务诉讼中,由于不同形式的电子商务纠纷存在不同的事实真伪不明状态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因此,举证责任分配应根据具体电子商务纠纷的形态来确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指出在网络空间中无法像对待物理空间那样划分领域,从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提到原告就被告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困境,以及合同签订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由于交易产品的特殊性,如在线信
-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定
中国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定。被告需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供证据和规范性文件,逾期不提供或无理由逾期提供则视为无证据。原告在行政诉讼中也需承担一定举证责任,如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证明自己提出申请的事实等。如需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请前往法律咨询渠道。
-
专利侵权举证:确保证据完整、充分的关键步骤
专利侵权举证中的关键步骤。在民事诉讼中,原告需承担举证责任,提供侵权事实的证据。对于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侵权诉讼,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同时,保全证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专利权人需了解侵权者情况、提供侵权事实的证据和损害赔偿的证据。通过确保证据的完
-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的规定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需要提供证据和规范性文件。但原告在某些事项上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范围和承担方式有所不同,当发生举证责任竞合时,被告应承担说服责任,而原告应承担
-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冲突
-
网络市场的特点
-
房屋强拆主体不明,如何分配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