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因特网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仲裁
一、问题的提起
自从计算机联网的运行,全球网络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发展速度惊人。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便利,也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困难。
现代社会中电子商务活动日渐普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知识产权的纠纷也逐渐增多。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的智力成果,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特点之一是“专有性”,而网络上的信息则多是公开、公知和公用的,权利人很难独自实现控制而单独享有。知识产权同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就是“地域性”,但网络上信息的传输则彻底打破了其地域性,真正实现了“无国界化”,这给一国的立法以及法律的管辖带来了重大的挑战。无论是程序法中法院管辖的根据,还是实体法的适用,在网络无国界的客观情形下,无论各国如何立法和协调乃至达成国际公约,由于网络的无形性和参加的成员国不一致,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面都会形成一定的困难。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法律部门的角度分析,有刑事、行政、民事等相应的多个部门的保护。电子商务活动可能涉及到诸多个法律部门。而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途径,也呈现出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司法审判和行政查处外,仲裁将成为第三条有效的途径。[1]在“无边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都在制定或实施面向新世纪的对策,力争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贸易的“主战场”将随着因特网转移到无形的全球电子市场。知识产权性质的复杂性决定了知识产权纠纷的多样性;知识产权纠纷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其解决方式的多元性;在多元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方式中,各种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方式之间的相互协调就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2]
仲裁作为由与争议无关的第三方解决当事人之间纷争的一种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英国于1697年率先颁布了第一部仲裁法。仲裁越来越多地被当事人选择作为解决商事纠纷的一种客观、终局的解决方式,尤其是在跨国商事领域,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更为常见和更便于执行。当前,仲裁已成为国际上公认并广泛采用的纠纷解决的重要方式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商事仲裁的发展,可仲裁事项呈现扩出大化的趋向,各国的仲裁机构纷纷开始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如美国仲裁协会(AAA)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已经受理了多起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商事争议不断增多,据国际商会的统计,约有20%的国际商事争议与知识产权有关。[4]的可仲裁性分析
我国法律规定下,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争议标的金额的分类。其中包括国内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涉外和涉港、澳、台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级法院认为有重大影响的民事、经济案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期货纠纷案件,行政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申请破产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及其相关规定。电子商务法适用于境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但不包括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内容。国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并推动其诚信体系建设。此外,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规定了消费者有权在收到商
专利纠纷、商标民事纠纷、著作权民事纠纷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的管辖问题。文章指出,不同类型的案件由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管辖,包括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标准和标的额高低与案件管辖的关系。
**海洋焊接材料有限公司诉**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陈-刚和李*森商标转让纠纷一案。原告请求确认被告非法转让注册商标的行为系侵权行为,并要求确认原告系该注册商标的权利人。被告**代理公司辩称其行为合法,法律后果应由被代理人承担。**陈刚和李*森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