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使用和建房事务繁多,情况复杂,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已成为当前农村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为了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规范农村居民建房行为,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新建、移建和原宅翻扩建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审批,严格按照区国土资源局文件的要求和规定进行审核。
1. 严禁乱搭乱建行为,坚决杜绝违章建筑出现。
2. 严禁农村居民擅自加高楼层、扩大建筑面积的违法建房行为。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构建完善农村建房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加强对农村建房工作的日常监管,健全和完善动态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章行为。同时,要开展综合整治,清理处置现有的违法违章建筑。
1.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农村建房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镇(街道)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村委会(居委会)、国土所、村镇建设管理所、城管队、安监办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农村建房管理工作。各行政村(居委会)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违章建房。镇级各个部门要互相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宅基地使用和建房管理工作。
2. 区国土、规划、建设、城管等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大力支持配合各镇(区、街道)开展农村建房管理工作。
政协委员对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建议。文章指出农村农田丢荒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五个建议:规范推进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和放宽补贴范围、加强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立农田保护激励与约束机制。目的是提高
建房过程中产生人身伤亡事故的特点和原因。事故涉及建房者、承包人和受害人的弱势群体,他们文化层次低、缺乏法律知识,且工程多为单包工程和低成本房屋修建。房屋设计缺乏专业性,施工全凭经验和想象。事故处理难度大,当事人之间对立情绪大,不易协商调解。事故数量每
农村土房的拆除补偿标准问题,包括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另行划批宅基地建房等方面。同时还包括搬迁费用、临时安置费用的补偿问题,并指出地方政府为鼓励搬迁会给予补助奖励政策。具体补偿标准要结合当地政策规定来确定。
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治理主体缺位、方法滞后等。同时分析了农村环境治理涉及的主要要素,并提出引入农村环境社区治理模式来解决治理主体缺位的问题。为改进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加强基层环保机构建设、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并加大投入和力度。农村环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