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农业法 > 农民权益保护 > 农村建房安全纠纷案件分析

农村建房安全纠纷案件分析

时间:2023-11-10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5046

农村建房安全纠纷案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特点分析

1. 案件多发于没有资质的施工队

这类施工队技术差,设施简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本院审理的20起农村建房安全纠纷案件中,九成以上发生在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中。

2. 责任认定困难

农村建房大多没有正规的施工合同,事故发生后,承包人和建房户相互推卸责任,导致案件责任认定困难。例如,本院审理的富山乡张某等5人诉被告徐某、梁某等人的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建房户徐某与承包人梁某等人相互推卸责任,导致原告张某等人的权益长期无法得到保障。在本院审理的20起农村建房安全纠纷案件中,有9起因责任人相互推诿而责任难以认定。

3. 调解和执行难度大

由于这类案件的赔偿数额巨大,赔偿义务人能力有限,增加了调解和执行的难度。在本院审理的20起农村建房安全纠纷案件中,只有2起通过调解结案。

二、成因分析

1. 安全意识不强

建房户和承包人对建房中可能发生伤亡事故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建房过程中,他们往往不设置安全网,不给工人配备安全帽,建房工地也容易被非建筑人员随意进出而无人加以制止。在本院审理的多起农村建房安全纠纷案件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建筑工人没有戴安全帽。

2. 技术水平较差

农民建房由于成本限制,往往无法请专业的建筑公司,导致农村出现大量没有资质、没有图纸、没有专业技术、没有完整安全设备的“四无型”施工队。而承包人往往雇佣工资低、没有专业技术的农民工参与建造,这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本院审理的农村建房安全纠纷案件中,超过50%的受害者都是没有专业技术的建筑工人。

3. 施工设备简陋

目前农村建房所使用的建筑工具大多是一些原始或比较简陋的工具,如卷扬机、吊机、翻斗车等。有些施工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安全设施,如安全帽等,无法保障施工安全。

4. 监督管理缺乏

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对农民建房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房屋建造的合法性审批,而对房屋设计的安全性、施工队的资质、技术水平、安全设施是否齐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等缺乏有效监管。

农村建房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农村建房安全事故频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政府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针对农村建房安全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以减少和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建房户和承包人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建房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

加强对农民建房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建筑工具,掌握安全施工技术。

3. 加强监管,确保施工安全

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农民建房的监管,不仅要审批房屋建造的合法性,还要关注房屋设计的安全性,确保施工队的资质和技术水平,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配备完整的安全设备,并进行监督检查。

4.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对农村建房安全责任的追究,明确承包人和建房户的责任,建立健全赔偿机制,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建房安全事故的发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政协委员建议规范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

    政协委员对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建议。文章指出农村农田丢荒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五个建议:规范推进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和放宽补贴范围、加强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立农田保护激励与约束机制。目的是提高

  • 建房过程中产生人身伤亡事故的特点

    建房过程中产生人身伤亡事故的特点和原因。事故涉及建房者、承包人和受害人的弱势群体,他们文化层次低、缺乏法律知识,且工程多为单包工程和低成本房屋修建。房屋设计缺乏专业性,施工全凭经验和想象。事故处理难度大,当事人之间对立情绪大,不易协商调解。事故数量每

  • 农村土房拆除补偿标准

    农村土房的拆除补偿标准问题,包括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另行划批宅基地建房等方面。同时还包括搬迁费用、临时安置费用的补偿问题,并指出地方政府为鼓励搬迁会给予补助奖励政策。具体补偿标准要结合当地政策规定来确定。

  • 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评析和改进

    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治理主体缺位、方法滞后等。同时分析了农村环境治理涉及的主要要素,并提出引入农村环境社区治理模式来解决治理主体缺位的问题。为改进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加强基层环保机构建设、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并加大投入和力度。农村环境治

  •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管理的意见
  • 新农村建房拆迁赔偿多少
  • 婚前第一套房婚后买房是二套房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