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责任的转继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行政责任从原行政主体转移到另一行政主体的过程。要发生行政责任的转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行政责任的转移人和继受人限于行政主体之间,而不涉及个人之间的转继。
行政责任的转继发生在行政责任已被确定,但尚未履行或履行未完毕的阶段。
导致行政责任转继的客观条件包括行政主体被撤销、合并等法律事实。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
在经过复议后,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情况下,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将共同成为被告;而当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时,复议机关将成为被告。
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时,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而当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时,复议机关将成为被告。当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时,共同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将共同成为被告。
对于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当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职权发生变更时,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告。
一起开发商虚假广告案例。某开发商宣传其房地产项目拥有高绿化率,但实际调查中,绿化率未达到宣传的数值。法院认定开发商在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成分,违反了广告法和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判决开发商赔偿购房人8万余元。此案例提醒开发商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广告宣传真实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发生行政拘留情况的处理方式。若情节严重违反相关规定,会撤销取保候审并逮捕当事人。文章还介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取保候审的条件、执行机关、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的规定及其违反规定后的处理方式。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撤销条件及其后果。撤销条件包括行政行为违法和明显不当。一旦满足条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将被撤销,且自始无效。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需经过法定程序,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监督程序。撤销后果包括恢复当事人权益和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