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地产广告的法律效力,主要需要根据广告的性质进行分析。广告性质是根据广告内容来判断广告的法律特性和意义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一些发展商将广告中的承诺和购房者条款形式写入正式的购房合同中,此后,讨论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广告,而是合同条款,其法律效力是明确且有效的。
然而,也有一些广告语言无法或未能转化为合同条款,我们需要讨论的就是这些广告。由于这些广告的内容明确程度和性质不同,基本上形成了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需要区别对待。
第二种类型的广告属于发展商为宣传需要而使用的夸张性语言,目的是引起注意、制造声势和氛围,并没有明确的指标。例如,“理想居所”、“居家首选之地”、“温馨家园”等词语。我认为这些广告仅构成一种要约邀请,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十五条的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发展商发布上述广告,只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并希望广大客户向他们发出要约。至于是否是“理想居所”或“居家首选之地”,完全由客户自行认知和决定,发展商无需承担责任。
第三种类型的广告与前两种完全不同,也是房地产广告中问题最多的一种。这些广告通常标明价格、位置、装修条件、物业管理条件、配套设施设备、赠送物品或优惠等。例如,“送精装修”、“24小时热水”、“一梯四户”、“层高2.9米”、“国际著名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明年三月入住”等。我认为,这些广告实际上构成了一种要约,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因此,购房者可以依据这些广告内容追究发展商的责任。
如果您需要相关帮助,请咨询德宏房产纠纷律师。
拆迁赔偿房产是否具备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拆迁赔偿房产如具备产权无异议,可登记抵押作为债务的担保。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安置房买卖纠纷的处理方式以及最新的抵押物规定资讯。
房产中介费支付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及法律问题。包括第一家中介的佣金支付问题、居间协议的解除与佣金支付、跳中介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中介业务员的飞单行为。涉及《看房确认书》的独家委托关系、中介提供服务的程度、违约责任的承担以及中介业务员私下与客户交易的风险等问
李某和张某因购置婚房而涉及其父出售自有房产所引发的借贷纠纷。李某的父亲将出售房产所得款项交付给张某作为婚房首付款,但后来双方感情破裂导致诉讼离婚。李大爷主张该款项为借贷而非赠与,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和张某连带偿还。根据相关法律解释,法院应支持李大爷的诉求
对方不过户房产时,是否可以选择报警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属于民事纠纷,报警并不是有效解决方法。但涉及诈骗等违法行为时,可报警处理。同时,文章还解释了房屋过户手续的相关内容,包括办理地点、所需材料以及法律依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