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这是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生效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后,相继颁布的第二个审理环境责任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
(一)环境污染赔偿司法解释
“赔偿损失”包括被侵权人因污染行为而造成的财产损失、人身损失以及为防止污染扩大、消除污染而采取的必要合理措施所发生的费用。
本《解释》第六条作出明确规定:被侵权人请求环境损害赔偿时,应当提供证明以下事实的证据材料:
1、污染者排放了污染物,即污染者实施了排污行为;
2、被侵权人的损害结果,即被侵权人有损害事实;
3、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次生污染物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关联性。
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法院对被侵权人就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要求非常低,只需要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即可。
《解释》不仅适用于环境私益诉讼,而且适用于环境公益诉讼,规定了两类诉讼共同适用的一般法律规则。《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积极落实中央“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解释》共十九条,主要从八个方面对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解释。
1、明确《解释》的适用范围,既包括环境私益诉讼案件,也适用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既适用于污染环境案件,又适用于破坏生态案件。
2、明确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的归责原则和减免事由;
3、明确了数人分别或者共同排污时,污染者对内对外的责任承担方式;
4、明确了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和污染者的诉讼地位和责任承担;
5、明确了被侵权人和污染者之间的举证证明责任分配原则;
6、明确了环境污染案件中有关鉴定意见、检验检测或者监测报告以及专家辅助人的意见等有关证据的适用;
7、明确了环境污染案件中有关行为保全和证据保全措施的适用条件和程序;
8、明确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侵权的承担责任的方式。
庇-古的社会资源适度配置理论,指出政府征税或补贴可调节资源利用达到最优状态。庇-古税是纠正外部性的方法,通过政府征收税收来弥补市场资源配置失效。环境税产生的经济学解释涉及税制最优化的选择和政府的角色。现实中最优税制结构并不存在,政府需考虑选民偏好和税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承担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侵权人承担举证责任。污染者需承担因污染环境造成的侵权责任,并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或减轻责任的情况。若涉及多个污染者或第三人过错,责任大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被侵权人可向相应
中国水污染问题的现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水污染主要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两类,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以及各种慢性中毒性疾病。因此,治理水污染,保护水源并净化水源势在必行。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及其相关法规。标准包括三类区域的不同噪声限值,并强调定期评估与适时修订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噪声工作岗位的判定,依据GBZ 2.1相关法规,对噪声职业暴露实行严格的限值制度,并指出噪声含量未超标准不代表无污染。目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