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环境污染责任法律制度相对不完善。虽然《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少数法律文件建立了环境污染责任的原则性框架,但缺乏具体的赔偿额度和监督管理机构。法律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依据仅限于《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尚未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为了保证法律的可行性,我们需要明确法律的每一个细节。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广面临供给和需求的问题。供给方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需要有足够规模的企业参保,才能有效化解环境污染风险。然而,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动力不足,保险公司面临收益风险。此外,缺乏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机构和人员,以及环境污染风险及损害评估机构的建立,使保险公司在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时更加谨慎。需求方面,一些大企业认为自身不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不愿购买保险;一些小企业则希望借助政府财政支持,不愿主动投保。供需不足导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难以在市场上推广。
我国现行的环境责任保险只限于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而大部分环境污染具有复杂性和缓发性。缓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往往比突发性污染更严重,导致大部分受害者无法得到保障。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污染如重金属泄漏,难以直接与企业责任挂钩,给责任认定带来困难,使环境责任保险的适用范围大大缩小。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属于高风险业务,涉及巨额赔偿。目前我国的承保机构只有商业保险公司,这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
环境污染具有间接性、潜伏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因果关系模糊等特点,因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受害者需要更长的索赔时效。虽然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为三年,比一般时效多一年,但仍无法满足保护受害者的需求。
环境共同侵权案件中,多个加害企业的排污行为导致同一不可分割的损害。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难以确定责任,而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界定这种情况。责任难以明确,使受害人难以及时得到补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制定更完善的责任认定方法。
《环境保护法》与侵权责任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环境污染物排放单位需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污染物的危害,并接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排放单位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同时,《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限期治理的责任和行政责任,包括罚款、责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多种特定情形下的适用范围。在侵权诉讼中的建筑物倒塌、医疗纠纷、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不合格等情形,以及难以收集证据和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中适用。同时,该原则在对方妨害举证的诉讼中也适用。然而,在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和饲
中国水污染问题的现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水污染主要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两类,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以及各种慢性中毒性疾病。因此,治理水污染,保护水源并净化水源势在必行。
环境污染侵权的抗辩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第三人过错和战争行为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最后,建议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