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司法鉴定机构应该有40名以上经过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并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司法鉴定人。其中,每项司法鉴定业务至少需要三名以上的司法鉴定人。
司法鉴定机构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必须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司法鉴定机构应该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具备文件和图档的数字化处理能力,并且有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此外,司法鉴定机构必须配备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具体数量和名称根据各业务范围的要求而定。
司法鉴定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其有效运行。
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具备环境、法律等相关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环境、法律等相关行业执业资格或高等院校环境、法律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且从事相关工作五年以上。
2. 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种学、土壤学、农药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生态学、动力机械及工程、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矿物材料工程、建筑水利学、经济学、民法、刑法、环境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程概算、工程分析等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我国在环境健康损害鉴定评估方面面临以下主要难题:
1. 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对环境健康损害赔偿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对鉴定评估的依据、标准、程序和管理,以及赔偿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可操作性规定。
2. 判定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完善:相比国外,我国的环境健康损害鉴定评估和判定标准以及技术规范还不够完善。
3. 鉴定评估机构缺乏且能力不足:我国目前缺乏足够数量和能力的鉴定评估机构,无法满足环境健康损害鉴定评估的需求。
4. 部门职责分工不清晰: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虽然建立了工作协作机制,但部门职责分工尚不清晰,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为了解决环境健康损害鉴定评估工作面临的难题,我国应完善鉴定评估制度体系,以环境健康损害赔偿法律为核心,并辅之以环境健康监测评价体系、环境健康损害评估体系和环境健康损害赔偿的资金机制等政策体系。同时,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鉴定评估机构的数量和能力,并明确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的职责分工,以确保环境健康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时如何减少海洋污染范围的问题。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在发生海难事故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时,有权采取强制措施避免或减少污染损害。对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警告和罚款等处罚。
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关联性证明问题。被侵权人需提供证据证明环境污染与造成的人身损害存在关联性。侵权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的法律后果,形式多样。最新法规明确了环境侵权案件中关联性证明的举证责任,要求行为人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不存在因果关系等情形才可免除责任
高度危险作业与环境污染的区别。高度危险作业涉及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工作,如高空、高压等;而环境污染则是超过法定标准的排污或噪声等对环境的污染。前者强调危险性,后者强调影响。两者在举证责任分配上也有不同,受害人对于高度危险作业需要证明损害与加害行
环境污染处罚条例规定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罚教结合原则、维护合法权益、查处分离、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方面。条例明确了实施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施查处分离,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要求。同时,条例还规定了不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