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单位缴纳排污费并不意味着拥有合法排污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已经造成污染的单位,除了要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或超标准排污费外,还必须负责治理污染。
环保部门向排污单位征收排污费或超标准排污费的目的是明确排污单位必须承担的污染环境的法律责任,并敦促其采取措施治理污染,以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承担治理责任。同时,对于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限期治理。如果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除了会被要求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外,还可能面临罚款、责令停业或关闭等处罚措施。
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的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央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决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决定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时完成治理任务。
对于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了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还可能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被责令停业、关闭。罚款的决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做出。而对于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停业、关闭决定,需要报国务院批准。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修宪处理并非现实选择,重点在于加强已有应急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到国家常规管理体制中,并进行实践检验和应急处理演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应急机
污染环境罪的规定内容,包括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入罪标准、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以及后果特别严重的处罚法律规定等。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了相关标准,并突出了对自动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惩治。同时,也明确了其他违法行为的惩罚,包括环境监管失职罪等方面,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