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 > 公益诉讼对原告有什么要求

公益诉讼对原告有什么要求

时间:2024-06-1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5925
公益诉讼对原告有什么要求?公益诉讼包括什么?这些问题是大众应该要知道的,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环境污染的侵权一般是要进行公益诉讼的。下面手心律师网为大家就这样的问题进行解答。

公益诉讼的定义

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特定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活动。

公益诉讼对原告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一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些条件包括: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并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如果社会组织的章程确定其宗旨和主要业务范围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并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可以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所指的“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提起的诉讼应与其宗旨和业务范围具有关联性。此外,如果社会组织在提起诉讼前五年内未因从事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受到行政、刑事处罚,可以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所指的“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

公益诉讼的分类

根据诉讼法的性质或被诉对象的不同,公益诉讼可以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根据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

1.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介绍

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根据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被诉对象的不同划分的。根据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

2.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区别

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在以下方面存在区别:

(1)所维护的法律规范性质不同:民事公益诉讼维护的是行政法律规范,而行政公益诉讼维护的是民事法律规范。

(2)被告不同:行政公益诉讼以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机关为被告,而民事公益诉讼以民事主体或私人为被告。

公益诉讼的特征

公益诉讼具有以下特征:

1.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仅指无利害关系的人。

2.原告起诉的出发点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尊严及社会公平正义,而非个人一己私利。

3.公益诉讼涉及的案件范围宽泛,可以是民事侵权行为,也可以是行政违法、刑事犯罪活动。

4.公益诉讼的地位体现在对国家机关执法能力不足的补充与协助,而非取代国家机关进行执法活动。

5.原告在胜诉后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

我们为什么需要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是坚守正义,是为大多数人的合法利益、甚至是被侵害的国家利益寻求司法救济的一种形式。它以私权的形式来维护公共利益,是一种成功的尝试,也反映了我国公民理性维权意识的觉醒。公益诉讼制度可以将一些复杂的社会矛盾转化为法律问题,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使当事人的思维趋于理性化。它可以有效地发泄不满、愤怒等情绪,防止纠纷升级为对抗性活动,达到解决利益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